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王静 闫晓华 王新

唐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发病因素,探讨治疗方案。方法:科学筛查病例,对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饮食疗法,对中、重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铁剂补充以及配合合理膳食疗法,进行临床跟踪随访。结果:9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经调整饮食及铁剂补充治疗,治愈率100%。结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要首先去除病因,以口服铁剂为主,配合合理喂养及加强护理,能够改善患儿贫血状况,减少贫血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原因;治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我国小儿的常见病的重点防治之一,亦是我国卫生部要求对儿童系统管理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我国5岁以下儿童患贫血者>30%,其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占90%以上,6个月-3岁的婴幼儿多发。虽然我国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营养不良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已少见,但由于母孕期贫血、早产及剖宫产、未及时添加辅食、饮食结构不合理所致的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日益增多。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300例婴幼儿为调查对象,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达96例,发病率达3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影响机体多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还可造成发育落后、理解力下降、观察力落后、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因此,为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关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刻不容缓。回顾我科诊治的9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科住院病人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96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轻度85例,中度11例,重度0例。年龄均在6个月-3岁,其中6-<12月龄58例,12-<24月龄26例,24-小于36月龄12例。所入选者均为健康母亲足月顺产出生患儿,且无器质性疾病。9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均存在添加辅食不及时或不合理等问题,其中42例患儿经常患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

1.2诊断标准 采用《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所规定的小儿营养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Hb)<110g/L。程度标准:Hb90-<110 g/L为轻度贫血,60-<90 g/L为中度贫血,30-<60 g/L为重度贫血;细胞形态:平均细胞容积(mean all Volune,Mcv)<80f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mcen tration,MCHC)<32%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3方法 全部婴幼儿均采集无名指指端血,送检我院化验室,检测血常规。对患儿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进行跟踪回访。轻度贫血:对6-<12月龄患儿,鼓励坚持母乳喂养,同时添加一些富含铁质的辅食,如豆类制品、蛋黄、鱼泥、肝泥、肉泥、菜泥、水果泥和米粉等治疗;12-<36月龄患儿,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形成,如挑食、偏食、吃过多零食等。中度贫血:积极寻找病因,在去除病因的同时给予口服铁剂治疗,如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对口服不耐受患儿,可采取间接补铁法,即隔日口服1次。无重度贫血患儿。治疗过程中注意复查血常规,观察贫血状况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1.4疗效标准 网织红细胞于服药后2-3天后复升,5-7天后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才达到正常。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如果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

1.5结果 经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均上升,治愈率100%。

2 病因分析

2.1 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如母孕期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均可致胎儿储铁减少。

2.2 铁摄入不足 母乳中含铁量较高,相比较人工喂养的患儿更容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添加辅食过早、过晚或添加辅食种类不合理均容易引起铁剂摄入不足。

2.3 铁剂吸收障碍 反复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婴幼儿贫血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因为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婴幼儿食欲和正常的胃肠道吸收功能,进而打破铁摄入平衡,影响机体对铁剂的吸收利用。

2.4 铁丢失过多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如患某些疾病,如肛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等可致慢性失血,使铁剂丢失过多。

3 讨论

目前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疾病,由于该病起病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所以大部分患儿往往在治疗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被检查诊断,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可防可治的,预防是关键。6-<12月龄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发期,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铁代谢的独特特点所致,随着婴儿的成长,婴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不断消耗,若不及时添加辅食,机体为保证生长发育会消耗存储铁量,一般在5~6个月内消耗殆尽。由上述调查发现,添加辅食不及时和不合理仍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并进行饮食指导成为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因素。我们都知道生命最初一千天,是决定人一生健康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建议,母亲在孕期、哺乳期要多吃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木耳、动物肝脏等,提倡母乳喂养,同时在4-6个月龄及时添加辅食,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做到在不同年龄段添加不同的辅食种类,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发现和纠正厌食、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可明显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另外,定期带婴幼儿到医院体检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贫血,及时治疗。

总之,我们应做到加强宣传,及时预防,有效治疗,降低发病率,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沈晓明,王卫平.实用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朱丹、李军石,云爱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与预防.中国实用医药.2009,4(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