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浅析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徐嘉伟

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06

摘要伴随着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也为抗肿瘤治疗模式带来了诸多的革新。免疫治疗方式主要有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肿瘤疫苗以及细胞因子与小分子药物治疗等方式。免疫治疗为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获益,基于此,本文针对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实施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展望。

关键词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免疫学

一、引言

自从上世纪以来,恶性肿瘤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手术、化疗以及放疗等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治疗方式并非对所有的肿瘤都有效,同时也伴有些许的副反应。基于此,寻找损伤小且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生长与转移的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临床肿瘤的迫切需求。伴随着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肿瘤免疫治疗也获得了新的突破,肿瘤免疫治疗是建立在免疫学原理基础上,运用免疫学技术而构建的治疗方法,已经从实验室研究逐渐向有效且安全的临床试验过渡[1]。基于此,本文针对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展望。

二、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

(一)靶向T细胞共抑制分子的单抗治疗

T细胞的激活与与发挥效应功能需要表面共刺激分子,比如CD28等提供活化信号。但是,T细胞自身具备的共抑制分子,当该分子与其他配体结合之后,所传递的信号可以有效的一直T细胞火花,使得T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导致肿瘤细胞杀伤的功能存在弱化,很难维持免疫的状态,此时也被称作是免疫检查点。肿瘤特异性T细胞通常具备高表达共抑制分子,所以是一个失能的状态。在此原理之下,可以运用共抑制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来阻断信号,以此达成活化T细胞的目标。现阶段,临床上最为常用的靶向免疫检查点主要有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程序性死亡分子1以及其配体,可以在恶性黑色素肿瘤等一些肿瘤的临床治疗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其中,三种单抗针对头颈癌、肾细胞癌、卵巢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以及小细胞肺癌治疗等临床试验正开展。

(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CART是过继免疫治疗。AIT的原理是想肿瘤患者体内输入经体外扩增及激活的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细胞或NK细胞,以此来达成杀伤肿瘤细胞的目标。CART是在改造T细胞抗原受体的基础上,建立的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通过基因转导促使T淋巴细胞表达这种嵌合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靶抗原,以此来杀伤靶细胞。现阶段,CART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识别肿瘤抗原不受MHC分子限制,以此解决MHC分子表达下调所导致的肿瘤细胞所产生的免疫逃逸问题。其次,CART由于具备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及共刺激分子的胞内段,待识别肿瘤抗原之后,其增殖与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愈发强大。最后,该方法既能够识别蛋白类抗原,也能够识别糖脂类抗原,对肿瘤细胞具备更强的杀伤力。

(三)肿瘤疫苗

肿瘤细胞疫苗、抗原疫苗、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疫苗、亚细胞结构的疫苗以及核酸疫苗等都是现阶段研究较多的肿瘤疫苗。肿瘤疫苗需要寻找到合适的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者种类相关抗原,而目前研发出最成功的的肿瘤疫苗便是宫颈癌疫苗。人类有超过90%的宫颈癌都是因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而导致的,因此具备较为明确的肿瘤抗原,也就是HPV病毒成分。目前已有多种针对宫颈癌的疫苗面试,但是只能够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并无法针对宫颈癌具有治疗作用。

(四)靶向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

近年来,靶向肿瘤的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较为迅速,属于肿瘤免疫治疗之中最为关键且成功的方式。1997年,FDA首个批准治疗表达CD20的B细胞滤泡性非霍奇金病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研制出来。曲妥珠单抗是FDA通过的首个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以此作为靶点是乳腺癌过渡表达的HER2受体[3]。除此之外,还包含以EGFR为靶点治疗肠癌、头颈部恶性肿瘤的C225、偶联同位素单抗等,正在开展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而构建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的抗体也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五)细胞因子和小分子药物治疗

肿瘤内部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是造成抗肿瘤免疫应答无效的关键因素,抑制性细胞浸润是造成该微环境的关键原因。目前,常见的抑制性细胞有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等,上述细胞以及其所产生的细胞因子造成抗肿瘤的效应细胞,比如细胞毒性T细胞等。现阶段已有多种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运用细胞毒性药物的时候,为了解决药物的靶向性问题,应当将药物与细胞特异性的抗体偶联,成为抗体—药物结合物,应当综合分析抗体的特异性、药物的效价以及循环系统毒性、偶联方式等[4]

三、结论与展望

肿瘤生物学以及免疫学均较为复杂,站在免疫学的角度审视且尝试解决肿瘤问题的时候,可以发现有诸多治疗模式可以参考。但也面临诸多的疑难困惑,最大的因素还在于现阶段针对肿瘤免疫的理论知识知道的较少,还需要运用更为精确的方式深入研究关键的调控机制。

目前肿瘤免疫质量的临床应用研究中,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应当构件个体化治疗策略,以此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其次,克服免疫耐受。突变的细胞发展为肿瘤的过程,便是其逃避或打败宿主免疫系统的过程,在利用活化免疫系统进行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也乤降低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环境,特别是肿瘤组织内部的抑制性微环境。

针对肿瘤免疫逃避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进一步分析与研究,肿瘤的免疫治疗也必将在改善肿瘤的治疗现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振红,曹雪涛.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6,23(02):149-160.

[2]王青青,熊佳. 恶性肿瘤免疫生物治疗的现状及展望[J]. 浙江医学,2019,41(17):1803-1807+1815.

[3]乔亚敏,张毅. 食管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展望[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36):4739-4751.

[4]王丽萍. 肺癌免疫治疗现状及展望[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02):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