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和病原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3

急诊科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和病原学分析

朱义洪 黄元新 柳国成

莆田市第一医院福建省 351100


【摘要】目的 本文对急诊科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对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100例血流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疾病、诱因、病原菌等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 100例血流感染患者主要疾病构成以泌尿系统感染、COPD伴肺部感染、晚期肿瘤构成比较重,以革兰阴性菌分布较多占比48%,患者中平均感染菌种数、抗生素种数分别为(2.12±1.16、3.25±1.69)种,且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74±2.03、19.46±17.56)天。结论 急诊科血流感染以COPD伴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晚期肿瘤等为主要构成比,占总比70%,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常见,且患者感染菌种数为2.12±1.16种,年龄分布以免疫力较低的老年患者感染率占比高。

【关键词】急诊科;血流感染;病原学;临床特点;分析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血液,最常见的是细菌、病毒感染。由于感染的病原体不同,相应的治疗及预后也不同[1]。 对于血流感染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做血培养来明确病因[2]。因为血流感染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不能等待培养的结果再进行治疗,需要根据临床的经验进行抗感染处理。本文是对急诊科的100例血流感染患者进行详细临床特点和病原学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对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100例血流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7人,女性患者43人,患者平均年龄为(47.45±5.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所有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纳入标准:经调查自愿后,且具有完整的病人资料;临床有感染的表现;单次血培养2瓶以上阳性者。排出标准:患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精神能力障碍者;就诊48小时内死亡的患者;病人资料不完整者;血液病或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

1.2方法

(1)首先将患者的采样标本痰液、血液、尿液、活检组织、创面分泌物、胸腹水等,装入专用培养无菌采样瓶内,然后10分钟内需送到微生物科进行培养[3]。(2)临床资料需详细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住院时间、主要诊断、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时间、换药情况、治疗结果等[4]。(3)细菌培养结果: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标本编号及种类、培养细菌种类等[5]。(4)如患者需要多次采样培养,需对每一次的培养结果进行汇总病原学分布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计数(n%)代表率,分类变量χ2检验,连续变量t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2.1主要疾病构成:100例患者中以COPD伴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晚期肿瘤等占比较大,分别构成比为(30%、22%、18%)。对比数据见表1:


表1 急诊科感染患者主要疾病和构成比 [n(%)]

科室

人数

主要疾病

例数

构成比




急诊科




100人

泌尿系统感染

30人

30%

COPD伴肺部感染

22人

22%

晚期肿瘤

18人

18%

急性胰腺炎

8人

8%

脑出血

6人

6%

消化道出血

3人

3%

其它

13人

13%


2.2分离主要细菌:100例患者中以革兰阴性菌分布较多占比48%,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构成比为21%、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为11%,为主要感染菌。对比数据见表2: COPD伴肺部感染


表2 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构成比 [n(%)]

病原菌

株数


株数

构成比



革兰阳性菌



37(37%)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5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

9

9%

粪肠球菌

7

7%

屎肠球菌

3

3%

血链球菌

1

1%

其它革兰阳性菌

2

2%



革兰阴性菌



48(48%)

大肠埃希菌

21

21%

肺炎克雷伯菌

11

11%

铜绿假单胞菌

8

8%

鲍氏不动杆菌

6

6%

阴沟肠杆菌

1

1%

其它革兰阴性菌

1

1%


真菌


15(15%)

白色假丝酵母菌

8

8%

热带假丝酵母菌

4

4%

其它假丝酵母菌

3

3%

合计

100



100%


2.3细菌感染及抗生素使用情况:100例患者中平均感染菌种数、抗生素种数分别为(2.12±1.16、3.25±1.69)种,且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74±2.03、19.46±17.56)天。对比数据见表3:

表3 急诊科血流感染患者感染细菌种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x±s)

科室

人数

感染菌种数

抗生素种数

抗生素时间

住院时间

急诊科

100

2.12±1.16

3.25±1.69

5.74±2.03

19.46±17.56


2.4合并症发生情况:100例血流感染患者中出现脓毒性休克的患者3例,占比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例,占比7%,急性肾损伤5例,占比5%,合并症总发生率为15%。

2.5急诊科血流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泌尿系30例,占比30%、下呼吸道23例,占比23%、胆道11例,占比11%、肝脓肿9例,占比9%、导管相关性8例,占比8%、中枢神经系统7例,占比7%、消化道2例,占比2%、关节2例,占比2%、其他部位3例,占比3%、不明5例,占比5%。

2.6急诊科血流感染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急诊科血流感染患者,大多合并一些基础疾病,我们对最常见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进行分类,其中脑血管疾病包括各种急慢性脑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包括实体肿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胆道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结石、肝内管结石[6-7]。其中合并高血压38株,占比38%、糖尿病31株,占比31%、泌尿系结石23株,占比23%、冠心病18株,占比18%、肿瘤15,占比15%。

3讨论

血流感染也叫做血液感染,包括败血症和菌血症两种类型,是指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流造成的感染性疾病[8]。这种病危害性非常大,会导致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皮疹、精神异常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休克,危及生命。那么血液感染是怎么引起的呢?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血流感染患者主要疾病构成以泌尿系统感染占比30%、COPD伴肺部感染占比22%、晚期肿瘤占比18%构成比较重,以革兰阴性菌分布较多占比48%,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占比21%,肺炎克雷伯菌占比11%,患者中平均感染菌种数、抗生素种数分别为(2.12±1.16、3.25±1.69)种,且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74±2.03、19.46±17.56)天。

血流感染是临床上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由于近年来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对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使血流感染的治疗面临严峻挑战。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注意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9]

急诊科患者病情重,来源广,病因不同。其中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肿瘤、血管疾病、肺结核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急诊血流感染患者最常合并的基础疾病。儿这些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等也同时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疾病。

综上所述:急诊科血流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COPD伴肺部感染、晚期肿瘤等为主要构成比,占总比70%,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常见,且患者感染菌种数为2.12±1.16种,临床上应多关注老年患者的血流感染监测以减少血流感染的发生[10]

要定期对急诊科血流感染流行病学数据,包括病原菌的分布,常见的感染部位,不同感染部位常见的病原菌的分布,常合并的基础疾病及常见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急诊科医生及时有效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一方面提高了疗效,改善预后,另一方面,规范抗菌药物管理,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胡宗风,谢志康,刘文革,等.急诊科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和病原学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11):1450-1455.

  2. 魏桂枝,王仙琦,程云会,等.8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液体复苏策略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8):648-653.

  3. 张小春,吴逢选,张京臣,等.E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4):348-351.

  4. 邹小英,黄康,邱小珍.某院2017年-2019年98例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培养及其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0,17(10):1473-1475. 

  5. 张晶晶,许德孝,叶安.急诊创伤后感染并发脓毒血症患者病原体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4):1768-1770. 

  6. 宋昆,丁宁,石国民,等.急诊科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病原菌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11):870-875. 

  7. 徐卫华,田克印,李小双,等.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9,40(4):578-584.

  8. 鲍强,杨荣礼,徐敏,等.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耐药性的相关性[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5):1064-1074.

  9. 马红,姚瑶,赵梅,等.2018年宁夏某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与报警时间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1):3126-3129.

[10]闫圣涛,孙力超,练睿,等.危重症评分和生物标志物在血流感染肺炎病原学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6):68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