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在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温病条辨》在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中的应用

唐冰琦,王艳萍

1. 长春中医药大学 130117 , 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0021

[摘要]产后发热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产后多虚多瘀,稍有不慎,使邪毒趁虚而入,便会引起高热、腹痛、恶露不净、小便赤、大便燥等症状,即感染邪毒证,感染邪毒证若不及时医治,可使邪热深入营血,或热陷心包,导致更严重的变证,这两种情况均可以使用《温病条辨》中方剂加减变化来治疗,本文主要论述清营汤、牛黄丸、紫雪丹在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中的应用。

[关键词]《温病条辨》;产后发热;清营汤;牛黄丸;紫雪丹

首先,应了解何谓产后发热,顾名思义,本病都发生于妇人生产之后,即产褥期内,出现持续发热,或者是低热持续,或者是突然发生的高热寒战,常常伴有其他症状。以上即为产后发热的概念。但是,以下两种情况,并不属于产后发热的范畴,妇人生产后的1~2日内,体内阴血骤虚,营卫暂时失于调和,常有轻微的发热,不兼有其他症状者,属生理性发热,一般能在短时间内自退,如果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可以不必干预,此外,还有妇人生产后3~4日泌乳期间有低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蒸乳”,也非病态,在短期内会自然消失。

产后发热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产妇生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有:感染邪毒,正邪交争;外邪袭表,营卫不和;阴血骤虚,阳气外散;败血停滞,营卫不通。本篇主要讨论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与《温病条辨》中诸方的联系。

1 感染邪毒证

    1. 病因病机

中医妇科学理论认为,妇女生孩子时伤气又伤血,接生的时候如果稍有不慎,或者产后生活的环境不卫生,或提前就进行房事,致使邪毒乘虚而入,稽留于冲任或胞脉,正邪相争,所以发热。

    1. 主要证候

主要表现为:产后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恶露的颜色紫,有臭味,长期不能干净,如败酱,其气臭秽;心情烦躁,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而干,脉数而有力。

    1. 证候分析

妇人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气血,产褥期内气血虚少,百脉空虚,就在这个时候,邪气趁虚而入,直中胞宫、胞脉,正气与邪气交争,就会引起患者恶寒发热,高烧,寒战;邪毒与血一起瘀阻于胞宫,会引起小腹疼痛而且拒按,恶露不净,血瘀导致其颜色紫暗;因其为热邪,热迫血行,恶露量增多,热与血互结,血行不畅,则恶露量减少;热毒熏蒸,使恶露色如败酱,气味臭秽;热邪若是上行,则上扰心神,引起心烦易怒,烦躁不安;热邪属阳,煎灼津液,引起口干而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脉数而有力,舌脉均为热毒内盛之象。

    1. 与温病的关系

产后发热证属感染邪毒者,为热邪与毒互结于血液,故病情严重且传变迅速,属于温热病的范畴,叶天士指出:产后之法,不能犯虚虚实实之戒,吴又可也说过:新产后,亡血过多,冲任空虚,皆能受邪,可选用小柴胡汤。综上,可知历代温病学家,为本证的治疗,提供了有实践意义的施治原则和用药准则。也说明了温病学与本证的密切联系。

    1. 治法

在产科中,因感染邪毒而导致的产后发热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不正确的治疗手段会耽误病情,导致本病进一步的发展,邪毒传到里面,比如到了营分,或者心包,甚则发展至热深厥脱危重之候。如出现上述情况,此时则应参照西医学的“产褥感染”,积极进行中西医救治:首先,可以用支持疗法:加强患者营养,纠正其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输血治疗常常用于病情严重或者贫血的患者。如果救治不及时,热入营血,就用清营汤加减,或用清开灵注射液滴注,达到清热解毒,醒神开窍之目的。甚至病邪更深入,到了心包,可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最后,如果上述方法还没有缓解病情,导致热深厥脱,应当迅速回阳救逆,独参汤、生脉散或参附汤均可治疗。或者选用参附注射液肌注或静注。

产妇虽然正虚在里,但不可忘记邪实。邪气因虚而入,或侵犯肌表、或侵入血室、或留滞胞宫,不一而论。《景岳全书·妇人规产后发热》中有云:“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明确告诫一家不可单纯以一虚而论。因此,辨证之时,当审明虚实,其实多而重者,顾其实,使邪有出路,不可妄用大补滋腻之剂,助长邪气,致使邪毒留恋不出,或成大患[1]。

2 对《温病条辨》诸方的分析

2.1 清营汤

若产后发热,正不胜邪,高热不退,心烦汗出,反不渴,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见到此一派热入营血之象,治宜清营解毒,凉血养阴,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加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以增清热解毒之功,《温病条辨》指出: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温病本应口渴,现在反而不渴,说明病邪已经深入营阴,蒸腾津液,上泛于口,与卫分证所见的微渴,气分证所见的大渴已经明显不同。

营分有病,应当清营解毒,凉血养阴,故用营分证代表方清营汤治疗,方中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宣透泄,为透热转气的代表药,使入营之邪气犹可透热而解,共收清营透热、活血消瘀之功。

《温病条辨》中的清营汤,虽然是吴鞠通为了治疗暑温病所发明的,但是医生们都把它当作治营的好方,这个方子中药物在一起,宜清、宜凉,对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亦是对症。再通过临证加以灵活运用,加减化裁,其功可彰[2]。

2.2 牛黄丸与紫雪丹

如果产后发热,热陷心包,高热持续不退,神昏,谵语,甚至昏迷不醒,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热深厥亦深,治宜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送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或紫雪丹(《温病条辨》),正如《温病条辨》中所说: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以上表现均属温病之厥范畴,吴氏认为,热厥可分为三种类型,上焦病见到热厥,以病邪在心包络为多见,应当芳香开窍,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而中焦病则因阳明太实,上冲心包,当急下存阴,则应该用承气汤类,下焦热厥,多为阴虚风动,应当育阴潜阳,用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本病为热邪在上焦,舌为心之苗,当用安宫牛黄丸及紫雪丹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这两个方与至宝丹合称为“凉开三宝”,均可治疗温病邪热内陷心包。

安宫牛黄丸中,牛黄可以清心凉肝,祛痰开窍从而治疗厥证,牛黄中含有胆汁色素和胆汁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牛黄可以使人安静、防止惊厥及退热作用,家兔如果吃了牛黄,兔子的红细胞数量还会明显增加,所以说,牛黄具有解毒的作用。同时牛黄还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麝香也具有抗炎症、杀灭细菌等作用[4]。珍珠合犀角既补水又救火。郁金,梅片,雄黄,麝香,此四香合用,使闭固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起从内透出,而邪秽自消。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朱砂补心体,泻心用,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合真珠、犀角为督战之主帅也,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豁痰祛瘀的功效,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具有确切的解热作用。

而紫雪丹中诸药,共奏清热解毒,熄风镇惊,开窍安神之效。由此可见,该宝的清热开窍、安神熄风之力较强,故临床上对一些急性热病,如流脑、乙脑、病毒脑等出现神昏而抽搐者可使用该药[5]。

3 结语

产后发热一病,其病机和证候较为复杂,其中以感染邪毒证为常见,临床上辨证论治都应认真对待,结合患者病情,牢记“产后多虚多瘀”的临床特点和“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医治原则,如有实邪,应祛邪为主,补虚为辅,不可以因其身体虚弱就不敢用滋阴凉血,清热解毒之品,以防止病邪传入营血、胞宫、心包,引起病情缠绵难愈,应虚实兼顾,整体观念,以期为产后发热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使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苏纪春.从“两虚两实”论产后发热的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20.

  1. 唐旭东.唐由君运用清营汤治疗急性白血病高热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3.09.031.

  2. 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04-405.

  3. 代兴斌,蒋楠.安宫牛黄丸治疗热毒炽盛证不明原因发热2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

  4. 温扬智.谈谈“中医三宝”的临床应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议论文集.201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