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骨科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优质护理对骨科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勾玉蓉

绵阳富临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骨科卧床患者做好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其优质护理措施。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卧床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骨科卧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预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骨科卧床患者接受了优质护理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更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组内数据对比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骨科卧床患者积极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关键词】骨科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措施;满意度


压力性损伤是一种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营养系统紊乱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人体的局部皮肤受压到达一定限度后引发的组织损伤。压力性损伤主要由长时间、持续性的过度刺激或者压力、剪切力、摩擦力造成[1]。由于骨科患者大多需要长期卧床或肢体需要牵引固定,无法通过改变体位缓解局部组织受压,因此压力性损伤在骨科发生率普遍偏高。压力性损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骶尾部、足跟部,左右髋部等骨隆突处,发病率高达95%以上,由于压力性损伤的潜在性危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病程、提高治疗的成本,故做好压力性损伤的积极预防和在骨科推进临床优质护理具有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以骨科为对象,分析了对卧床患者做好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其优质护理措施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卧床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骨科卧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24±1.31)岁;实验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60-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36±1.21)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均符合骨科手术指征;年龄≥60岁;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相关内容并表示配合;本次研究经过了院内领导的审核批准[3]。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视听障碍患者。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样本骨科卧床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包括了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护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围手术期增加压力性损伤评估、上报、专职人员干预等预防性优质护理措施:在手术开始前做好患者的体征监测和指标优化十分重要,需要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利用压力性损伤Braden评估的量表分析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比如患者的体重、血压、血糖、血色素、白蛋白、体温、皮肤潮湿情况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手术方式,分析患者的麻醉方式、营养状况、手术时间等,尽可能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候,在患者进行麻醉前可以通过自我调整选择最为规范且舒适的体位、护理人员给与相应体位垫保护骨隆突处接受手术,基于人体力学的相关性原理,最好行平卧位接受手术[4]。保障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够正常进行,呼吸功能正常,不可在术中使用拖拉拽等粗暴的动作。部分患者需要使用约束带进一步优化手术体位,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的主观舒适基础上尽量保证松紧程度适宜,避免因为约束力度过大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在手术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体位减轻局部压迫的情况,还可以调整手术床的高度,适量分散重力。手术时间过长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定时对受压位置进行短时减压,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患者在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红表现,术后严格交接和追踪,此时可以利用水胶体敷料贴于患者的皮肤受压部位,进而提高患者的皮肤张力,保护局部组织的完整和健康,改善营养状况和循环。有研究报道指出,正确使用减压贴能够控制压力性损伤皮损程度的进一步蔓延,且水胶体敷贴、软聚硅酮泡沫敷料使用效果最佳,是临床首选的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敷料贴,术后卧床期间继续动态评估,根据风险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定时指导或使用体位垫协助微翻身,局部减压、防止潮湿,皮肤保护、增加营养等等。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骨科卧床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预后护理满意度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统计学相关数据资料均通过利用SPSS21.00软件进行进一步处理和结果计算,其中计量相关数据资料选择卡方检验进行处理、计数相关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方式进行处理,当计算结果得出P<0.05之时,则代表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上的意义,存在研究价值。

2 结果

2.1两组骨科卧床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骨科卧床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10例、实验组3例,实验组患者接受了优质护理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骨科卧床患者的预后满意度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骨科卧床患者接受了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骨科卧床患者的预后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太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5

13

12

70%

实验组

40

21

16

3

92.5%

X2

6.646

p

0.010


3 讨论

骨科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骨科患者往往需要牵引固定、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室的麻醉、手术时间、手术类型、相关器械、湿度温度[5]、手术体位均是压力性损伤发病的高危因素。术后长期卧床也会导致血流不畅,进一步增加的发生率,做好优质护理是减少压力性损伤危害的主要手段。医护人员需要准确把握每一位骨科卧床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处理,进而最大程度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科卧床患者接受了优质护理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更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组内数据对比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骨科卧床患者积极开展压力性损伤的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焕银. 曲线型仰卧护理联合泡沫敷料对骨科术后患者预防压疮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7):1228-1230.

[2] 刘玉情,高学良. 骨科压疮高危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108-109.

[3] 王晴. 优质护理模式对预防骨科手术长期卧床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压疮的效果[J]. 家有孕宝,2021,3(8):130.

[4] 张宴梅,袁宏,胡雪梅. 急性压疮在骨科手术中形成原因和手术室护理[J]. 保健文汇,2021,22(6):259-260.

[5] 刘志琴,罗宁.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效果[J]. 特别健康,2021(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