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有什么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1

尿常规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有什么临床意义?

李朝容

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很多工作单位以及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常规体检,而尿常规就是常规检查中的一项,是人们检查身体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检查项目,虽然很多人进行常规检查时会遇到尿常规检查,但是部分人对于尿常规相关的知识还是不太了解,只知道每次进行常规检查都会有尿常规检查,并不知道尿常规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尿常规的检查项目有哪些、尿常规的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以及尿常规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一、尿常规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尿液颜色

正常人尿液的颜色是草绿色或者淡黄色的,有时候会出现异常与平时的饮食、运动等有着一些关系,比如吃完红心火龙果后,尿液可能就会由于天然植物色素的原因发红。但是有时候尿液的颜色发生变化是由于受到某些疾病的影响造成的,比如会造成血尿的疾病有急性膀胱炎、泌尿道结石等,会造成乳白色尿液的疾病有泌尿道化脓性感染等,会造成深茶色尿液的疾病有阻塞性黄疸等。

2红细胞

进行尿沉渣镜检查后如果红细胞>3个/HP,就说明患者是镜下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就是患者尿中红细胞的畸形率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如果尿中出现了红细胞就说明是患上了肾小球疾病,日常中比较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有急进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患上肾小球疾病后,如果发现尿中存在着大量的红细胞,就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往往这种时候会有大量的正常形态红细胞混入其中,畸形红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3白细胞

大多数情况下,尿中存在大量的白细胞时,就说明可能是泌尿系统受到了感染,比如患上肾结核、膀胱炎等疾病的时候尿液中就可能会出现大量的白细胞。

4蛋白质

进行尿常规检查后,如果呈阳性,就说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可能是患上了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炎等疾病;如果呈阴性,就说明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是正常的。

5、尿比重

一般情况下,尿比重在1.005到1.030之间的是正常的,但是也会受到年龄、饮水量等情况的影响。如果尿比重出现增高的情况,就可能是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这时候就要小心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发生。当患者患上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尿液中就会出现大量的葡萄糖,这个时候患者的尿比重也会出现升高的情况,所以在判读尿比重升高时,要注意检查是否受到了葡萄糖的影响。

6、管型

蛋白质、细胞或者细胞碎片在肾小管以及集合管中凝固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就是管型。管型一般分为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透明管型以及细菌管型这四种。颗粒管型一般是由于慢性肾炎或者药物中毒等因素引起的;透明管型在正常人中也偶尔会出现,经过运动、重力劳动后就可能会出现;细菌管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患上感染性疾病后会出现的。

7、尿液酸碱度的值

正常的尿液酸碱度的值大约为6.5,会在4.5到8.0之间波动。如果出现酸中毒、高热、痛风或者是服用过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就可能会造成尿液酸碱度的值降低;如果出现碱中毒、肾小管中毒、膀胱炎等疾病,尿液酸碱度的值就会升高。

二、尿常规的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

1、通过尿常规检查后,可以为肾炎、尿路感染等肾脏疾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通过尿常规检查后,还可以了解到进行药物治疗后的综合反应。

2、尿常规检查比较方便,而且价格比较便宜,可以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通过经常的检查发现没有明显症状的肾脏疾病。

3、还可以为一些非肾脏疾病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比如溶血性贫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4、对于一些患上肾病的人,通过治疗后,可以定期做尿常规检查,观察病情是否得到了缓解、病情是否稳定。

三、尿常规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1、大量的维生素和糖会影响到尿常规检查的结果,而饮料和水果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糖,所以在进行尿常规检查前不能吃水果、喝饮料,这都会影响到检查的结果。

2、夜间通过一晚上的休息,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很多物质都会残留在膀胱中,第二天的晨尿中就会存在许多物质,这个时候的尿液通过尿常规检查就可以更好的检查出身体是否存在异常。

3、女性最好不要在经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当尿液中混入分泌物后,就会影响到最终的检查结果,会造成结果不准确,最好是在月经完三天以后再去做检查,这样结果会更加准确。

以上就是关于尿常规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有什么临床意义?的一些知识,希望大家可以多看一看、多了解一下。尿常规检查虽然检查过程比较简单,但是对于人体的健康是会有一定的保护的,所以一定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尿常规检查,多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少受罪、早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