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刘颖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急诊科 北京市 100043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对急诊科所收治患者护理过程中常见护理风险进行辨识,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管理开展前后的护理安全性及成效进行对比,定制相应的防范措施,规范程序员规章制度,提高护士风险意识与急诊意识,提高急救的技能培训。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护理管理,管理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是生命的绿色通道,它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为主,具有高风险,工作难度大,工作量繁重,更存在其不可预见性,因此对于护理各方面的要求较高,我们在积极做好规范性护理的同时,还需要多方面的分析常见护理风险,从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角度出发,进行预防和管理[1]。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其现有的护理开展情况,结合患者健康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规范的进行护理操作,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关注患者以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满足急诊急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人文性护理要求,以促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降低护理风险,同时,通过针对性的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将其归纳总结,进一步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降低常见的临床护理风险,让急诊护理走向标准化、高效化和人文化[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相关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情况进行对比。

方法 对本院急诊科所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抽取35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35例采用风险管理后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仅有时段和所使用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不同。对照组仅开展常规急诊科护理,根据其常见护理风险加以预防,观察组对护理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其风险特征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分别开展护理之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进行对比,评价风险管理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急诊所收治患者都是从本院急诊科所收治的群体中选取,按照其收治阶段不同,没有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n=35),其余开展相关管理之后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n=35)。患者38-64岁,平均(43.2±5.7)岁,疾病方面包括了外伤、急腹症、心绞痛等,不存在严重精神疾患、意识障碍、免疫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重大传染病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彼此之间高度接近(P>0.05),满足了对照试验的原则和标准要求,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对照组常规开展临床护理同时,针对患者常见的健康风险、护理风险进行干预,积极加以预防,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进行各类护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分析常见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特点。一般导致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患者疾病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与各类护理操作因素。

1.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由于患者起病急骤,预后情况难以预测,急诊室环境较为陌生,抢救进行较为紧张,很容易导致患者与家属方面出现焦虑、恐惧等问题,如护理人员没有及时给予心理指导,,有效的健康宣教,做好解释工作,减少护患冲突的出现,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家属以及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

1.2.3观察指标

对分别开展管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不良事件包括了患者投诉、护患纠纷等,而质量评分由护士长根据管理规范进行评价,满意度评分由患者、家属加以评定,采取百分制,分越高满意度越好。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可见,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而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干预后的效果对比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干预后的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

35例

1例

81.33±4.21

89.87±5.13

对照组

35例

5例

71.53±6.14

73.25±5.61

P

/

<0.05

<0.05

<0.05


3.结论

急诊科护理开展进行的过程中,由于病情凶险,对于护理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同时要不断加强护理方面的人文性,加强心理护理[4]。通过分析风险原因,积极开展风险管理之后,总体的护理质量可以得到提高,现有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而最终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

如上所述,通过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急诊科护理效果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巧云, 杨春玲, 叶福苹.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的分析[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15):283,285.

【2】 杜伟. 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1):82-83.

【3】 张良宇, 叶舟, 唐娇梅.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效果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22):128-129.

【4】 陈莲凤. 护理风险流程管理在急诊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运用及效果护理质量分析[J]. 吉林医学, 2019, v.40(02):198-199.

【5】夏利.护理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159-161.

【6】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1(3):223-224.

【7】孙琦,张梅.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85-8

【8】邵凤娣,萧海怡,蓝芬芳,等.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08-109.

【9】陈惠梅.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14):1819-1820,1824.

【10】张秀霞.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及降低护理风险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4,23(12):45-4

  【11】 蒋萍.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1-12.

作者简介:刘颖,女,籍贯:河北,出生年月:19820714,职称:主管护师,专业:护理,科室: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