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哮喘呼吸患者的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重症哮喘呼吸患者的临床治疗

孙海龙

(密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黑龙江省 密山市, 158300)


摘 要:目的:针对重症哮喘呼吸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2例重症哮喘患者有关资料,患者具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及气促等重症表现,与诊断重症哮喘的主要标准相符,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及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的肺功能、血气指标等有更明显的改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患者比观察组患者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可使重症哮喘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效改善,血气指标达到比较平稳的状态。

关键词:重症哮喘;临床治疗;治疗效果


1. 前言

近年来,哮喘是呼吸系统中具有较高发生率的一种疾病,严重损害患者呼吸系统。哮喘同时存在咳嗽、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若患者病情严重,容易向重症哮喘发展,相对于常规哮喘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及较大治疗难度,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中大部分采用吸氧、补液及内环境紊乱纠正等方法进行治疗,但达不到良好效果,治疗依从性难以有效提高。在呼吸内科治疗方法中,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因重症哮喘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大部分患者容易同时发生器官衰竭、低氧血症,所以基于常规治疗方法并结合患者病情增加雾化、机械通气等更强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在短时间内使治疗达到最大化效果,其重症得到有效缓解。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的32例重症哮喘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中有男患者9例、女患者7例,年龄在33-76岁之间,平均年龄(46.15±1.83)岁,平均病程(5.52±0.65)年。对照组中有男患者7例、女患者9例,年龄在31-69岁之间,平均年龄(45.82±1.75)岁,平均病程(6.13±0.58)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2.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检查呼吸、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体征,结合氧疗、气道管理、水、电解质平衡纠正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此采用雾化吸入、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方法,雾化吸入采用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药物,控制两种药物剂量分别为500微克、2毫克,并混合4毫升0.9%生理盐水,给药方式采用雾化吸入方法。机械通气通常可应用于重症患者治疗,患者呼吸道确保通畅,结合患者病情对相关参数进行设定,再对呼吸机合理调整。医务人员在机械通气中,应对患者呼吸指标变化提高重视,如症状明显缓解,不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即符合拔管标准。

2.3 指标观察

主要观察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有用力肺活量及最大呼吸流量等肺功能指标、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及治疗有效率。

2.4 统计分析

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19.0,应用(X±S)形式表示患者计量资料,P<0.05表明患者有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分组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V/L)

有用力肺活量(V/L)

最大呼吸流量(L/mi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1.12±0.16

1.46±0.31

2.11±0.15

2.47±0.16

226.46±71.04

275.54±78.92

对照组

1.05±0.07

1.29±0.25

2.35±0.12

2.45±0.16

230.35±69.39

256.53±70.3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气功能指标比较

分组

血氧分压(毫米汞柱)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毫米汞柱)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3.19±6.96

80.23±9.35

81.51±6.99

58.67±7.09

对照组

51.31±7.17

73.15±8.66

80.23±6.31

65.13±6.35

P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的肺功能、血气指标等有更明显的改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患者(75%)比观察组患者(93.75%)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4. 讨论

重症哮喘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随着医疗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率,结合患者病情科学制定治疗方案。常规治疗方法不只是对患者症状产生暂时性改善,但肺功能中的血气指标还无法达到有效改善。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在治疗有效率、肺功能及血气等指标方面比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临床治疗中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具有明显效果,使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风险性有效降低。

5.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可使重症哮喘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效改善,血气指标达到比较平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姚宝东.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5

[2] 何秀丽.呼吸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130例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6

[3] 赵珊珊,金兆辰,李勇.应用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在重症肺炎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疗效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8.10

[4] 王洪州,邓丽娟,汤秦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6

[5] 王跃敏,刘蓉,刘桢干.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2

作者简介:

孙海龙(1978-),男,汉族,黑龙江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普通内科、心内、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