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加味联合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四逆汤加味联合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褚国萌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研究,并且重点分析四逆汤加味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本文中共120例患者参与研究,并且均来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并签订知情书后,展开分组治疗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其中60例为研究组,该组患者接受基础保肝治疗的同时接受四逆汤加味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另外60例为参照组,接受基础保肝治疗的同时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数据统计成表,再利用统计学工具进行组间对比、检验。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参照组显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低,参照组显高;将两组各项统计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均显现出明显的差异,故组间检验有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四逆汤加味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后,明显增强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此种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四逆汤加味;异甘草酸镁;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较严重的一类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是指在用药治疗期间,因药物成分或代谢物引起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过敏反应[1]。药物性肝损伤的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黄疸等,还有肝脏肿大、肝掌、蜘蛛痣等症状存在一小部分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经典中药四逆汤加味清热利湿,平肝健脾,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药物所致的肝损伤,从而发挥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研究,并且重点分析四逆汤加味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文中共120例患者参与研究,并且均来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并签订知情书后,展开分组治疗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对比两组患者资料,研究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9-75岁,均数(57.38±2.53)岁,男性有33例、女性有37例;参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6-74岁,均数(60.24±2.62)岁,男性有35例、女性有25例;研究资料对比后显示P>0.05,故具备分组条件。

1.2 方法

参照组接受基础保肝治疗的同时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在5%250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3支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摇匀后,每天静脉滴注1次[2]。研究组患者接受基础保肝治疗的同时接受四逆汤加味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3]。四逆汤加味为方剂,需用水煎服,每天1剂,煎后分早晚2次加温口服。此方中包括:附子6g、干姜6g、甘草6g、茵陈10g、茯苓10g、郁金10g、党参10g、半夏8g、厌油者加石菖蒲8g、肝脾肿大者加桃仁10g、丹参10g.

1.3  判定标准

针对不同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数据统计成表,再利用统计学工具进行组间对比、检验,通过研究结果可判定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是本次研究所用的处理工具,分别用(n%)、X2计数和检验或用(`x±s)、t计量和检验,如数据之间存在意义,则用P<0.05表示。

2 结 果

表1和表2是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评分进行统计、计算的统计学表格,从表1中可见,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参照组显低;从表2中可见,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低,参照组显高;将两组各项统计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均显现出明显的差异,故组间检验有意义,以P<0.05表示。而在治疗前组间临床症状评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因其无差异(P>0.05)。见表1、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60

22(36.67%)

28(46.67%)

8(13.33%)

2(3.33%)

58(96.67%)

参照组

60

10(16.67%)

30(50.00%)

9(15.00%)

11(18.33%)

49(81.67%)

P






<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x±s)

组别

例数

时间

肝区胀痛

乏力

食欲减退

上腹不适

皮肤黄染

研究组

60

治疗前

2.18±0.24

2.35±0.26

1.85±0.22

2.04±0.21

1.58±0.19

治疗后

1.01±0.14

1.11±0.13

0.95±0.10

0.92±0.09

1.01±0.10

参照组

60

治疗前

2.16±0.25

2.35±0.28

1.85±0.26

2.04±0.24

1.59±0.20

治疗后

1.43±0.15

1.62±0.19

1.28±0.17

1.41±0.15

1.13±0.15



3讨论

从中医中发现胁痛”、“黄疸”、“积聚”等中医症状与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相似。一些中医书籍还记载了辨证施药、用药失误引起的“胁痛”、“黄疸”等病例,和临床中有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所表现的症状相似。“肝藏血,主疏泄”,药物伤肝,肝泄功受损,继而引起气阻,胁肋疼痛。 “脾主运动”,气机失衡,使脾失去健康运动,导致耐受力差,久食恶心,成为“肝郁脾虚”的证候; 脾虚进一步造成水湿失衡,阻碍热量积聚,蒸腾于皮肤,引起皮疹、瘙痒[4]。四逆汤加味具有,健脾阳,温脾,利胆退黄,健脾清湿,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均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四逆汤加味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后,明显增强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此种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瑞, 赵红, 凌佩,等. 四逆汤加味联合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20(3).

  2. 陈忠辉. 甘草酸二铵肠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7(48):58-59.

  3. 彭琪. 四君子汤加味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后药物性肝损伤(脾虚肝郁型)的临床观察[J].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

  4. 王远德. 加味当归四逆汤联合温针灸对膝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WOMAC评分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017(03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