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3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

黎琼

四川省资中县精神病医院 641200

【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2月纳入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各30例展开本次研究,分析其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幻觉、行为冲动、焦虑抑郁等,对于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自责、焦虑抑郁等;比较两组自杀行为发生率,抑郁症组相对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特征包括妄想、焦虑抑郁等,对此临床要在深入分析其产生因素后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护理,减少自杀行为,使患者的治疗成效以及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自杀行为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都是极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产生和心理承受能力、生物、遗传、生活压力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控制不及时,则很容易引起悲观厌世、睡眠障碍、自杀及暴力行为,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自杀行为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所以临床需要深入分析两种病症患者的自杀行为特征,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1]。本次研究重点在于探析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2月纳入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各30例展开本次研究。精神分裂症组中,男女各19例和11例,年龄范围19-67岁,年龄均值为(41.56±1.08)岁;抑郁症组中,男女各18例和12例,年龄范围19-66岁,年龄均值为(41.35±1.21)岁。两组基本资料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优质护理干预。①创建护理小组。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强化其综合素质和能力。②认知护理。为患者耐心讲述疾病产生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手段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可以对自身疾病进行充分掌握,提高对医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减轻心理压力。③风险评估。对患者的生活环境、睡眠质量、身体健康状况、社会能力、家庭环境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评估,找出诱发疾病的主要因素,并展开针对性心理指导,避免外界刺激对患者病情产生不利影响。④心理减压护理。评估并掌握患者的负面情绪,主动和患者交流,倾听其诉说,以鼓励、交流经验、分享等形式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身心放松,提高生活信心。⑤肌肉放松疗法。睡前指导患者平躺于干净、舒适的床上,确保室内安静,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按摩肢体及全身肌肉,鼓励患者放松全身,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⑥安全管理。强化环境管理,不要放置可供患者自杀的危险物品,对于存在自杀倾向患者要全天监护,并对其外出进行限制,落实好亲情化关怀护理,缓解患者的自杀意识和心理,并对患者的行为以及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事先准备好应急预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自杀行为临床特征以及自杀行为发生率进行比较,并详细记录[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614ae95744116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614ae95744116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自杀行为临床特征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幻觉、行为冲动、焦虑抑郁等,对于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自责、焦虑抑郁等。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自杀行为临床特征[n(%)]

组别

例数

妄想

幻觉

行为冲动

焦虑

抑郁

自责

精神分裂症组

30

20(66.67%)

16(53.33%)

26(86.67%)

20(66.67%)

18(60.00%)

10(33.33%)

抑郁症组

30

10(33.33%)

18(60.00%)

16(53.33%)

26(86.67%)

24(80.00%)

24(80.00%)

614ae95744116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6.666

0.271

7.936

3.354

2.857

13.303

P


0.009

0.602

0.004

0.067

0.090

0.000

2.2两组自杀行为发生率比较

比较两组自杀行为发生率,抑郁症组相对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自杀行为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服毒

跳楼

自缢

割腕

发生率

精神分裂症组

30

2

4

0

0

6(20.00%)

抑郁症组

30

2

6

4

4

16(53.33%)

614ae95744116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7.177

P






0.007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都是精神科常见、多发病症,不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还会使患者产生感知、思维、行为以及情感障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则很有可能会产生自杀行为,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抗精神病药物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见药物,其能够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但是因为该病症治疗难度大,治疗期间患者存在各种症状并且很容易产生自杀行为,所以临床治疗效果很容易受到影响[4]。对此,强化对这两种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就显得极为关键,同时强化临床监护力度,进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5]

相关研究显示[6],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行为冲动、幻觉等;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自责、妄想等,两种疾病所共有的特征为焦虑、抑郁、妄想。并且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较,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频率相对较高。可见,对于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患者,要及时展开风险评估,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掌握,制定护理方案,护理期间对患者的认知行为进行纠正,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与此同时还要鼓励支持患者,提高其治疗信心,缓解其孤独感以及自卑感;以肌肉放松疗法促进患者身心放松,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强化安全管理力度,将自杀行为发生率降到最低,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高抢救和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7]。分析研究结果,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幻觉、行为冲动、焦虑抑郁等,对于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自责、焦虑抑郁等;比较两组自杀行为发生率,抑郁症组相对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对于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特征包括妄想、焦虑抑郁等,对此临床要在深入分析其产生因素后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护理,减少自杀行为,使患者的治疗成效以及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患者,要对其自杀行为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自杀行为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超然,周芳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3):369-370+381.

[2]陈洁,周芳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v.33(22):33-35.

[3]谢筱颖,黄炜,陈家强,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中的表达[J]. 四川精神卫生,2017,30(3):282-284. 

[4]朱晓丽,周智,孔令明,等.外周血circRNA-102802对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J].国际遗传学杂志,2021,44(3):135-140.

[5]徐元庆. TSH 在急性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中的浓度水平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2):298-301.

[6]李凤娥,崔翠翠,张静,等. 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的比较[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3):258-260. 

[7]潘贵春、陶以珊、刘梅、龙丽娣、李梁生.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v.15(24):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