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应用

马淑娟

江苏省丹阳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省丹阳 23123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危重病人4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办法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n=20)和研究组(n=20),常规组患者未采取中心静脉压监测,研究组患者采取了中心静脉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够显著提高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临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监测;危重病人;应用效果

临床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十分复杂而且病情发展十分迅猛,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进行密切监测与控制[1]。近几年,中心静脉压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此种监测手段对提高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的即在于分析此种监测方法对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危重症患者40例做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6月,按照抽签的办法将此4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纳入病例均为2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23岁-71岁,平均年龄(45.45±5.26)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4岁-72岁,平均年龄(45.89±5.43)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未采取中心静脉压监测,只是正常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对研究组患者增加中心静脉压监测,具体方法如下:由麻醉科医师辅助进行中心静脉压穿刺置管,对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选择右侧颈内静脉进行穿刺,具体方法如下:(1)准备穿刺包,穿刺包中包括注射器(5ml)、长麻醉针、消毒用品、持物钳、无菌纱布、缝合用品、手术洞巾、深静脉导管(单险/三腔)、生理盐水以及局麻用药。(2)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在其右肩下面置一个小软枕使头部向后仰30度角,头转向左侧,将右侧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的顶点设定为穿刺点[2],消毒后佩戴无菌手套,铺手术洞帱,使用浓度为0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保持穿刺针与皮肤之间30-40度夹角,对近心端向后、向下稍向外的方向进针,针尖方向指向胸锁关节的下后方,进针的同时回抽血,确认穿刺正确后固定注射器,将导引钢丝从注射器中间小孔缓慢的送到血管内,然后即可将注射器辙出,通过钢丝的引导将导管置入血管,置入长度在12cm到15cm之间[3],在皮肤上进行缝合固定后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监测静脉压。

1.3研究观察

1.3.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具体评价标准如下,显效,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并转入到普通病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比较危险。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是死亡均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20×100%。

1.3.2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614aebf3915da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研究患者经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后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5%(19/20),未经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常规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65%(13/20),(P=0.017<0.05,χ2=5.62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

2.2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比例。

如表1所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比例

分组

n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例/%)

感染(例/%)

其他并发症(例/%)

常规组

20

6(30)

8(40)

8(40)

研究组

20

1(5)

1(5)

2(10)

χ2


4.329

7.025

4.800

P


0.037

0.008

0.028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随时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变化,需要对其实施更为密切的监测与护理,尤其是对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需要及时关注,一旦发生明显波动则提示着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加重或是反复等情况,需要对其予以及时的抢救,尤其是此类患者容易伴随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情况,对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对其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对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血流动力学监测操作比较复杂而且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容易引起患者合并发生心律失常、血栓或是肺动脉痉挛等情况[4],另外费用也较高,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本次研究我们对研究组患者采取了床边简易中心静脉压监测。此种监测手段虽然只能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但是其优点在于并发症非常,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对提高患者抢救效果、降低死亡率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见到,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后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显著降低。证明了此种方法对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可见,连续中心静脉压监测应用于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其病情变化情况,进而能够及时进行处置,从而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并且安全性好,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新文, 张鹏, 宋建荣,等. 监测中心静脉压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003(007):91-92.

[2]王富丽, 丁佐薇. 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及护理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年20卷79期, 333-334页, 2020.

[3]花琳, 宋静. 探讨连续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v.18(09):111-112.

[4]张云.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人人健康,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