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45例超声表现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3


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 45例超声表现评价

杨升 [1]  麻科 [2]

   1.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南宁)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530023)    2.广东省中山市阜沙医院( 528434)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观察45例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的超声图像特征除具有与普通肝吸虫病的肝、胆管系统超声表现相似以外,并可具有较为典型的肝内“满天星”征。结论: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并发的肝内胆管系统改变,肝肿大等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关键词:艾滋病、肝吸虫、超声

  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45 cases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paragonimiasis

Yang Sheng [1] ma ke [2] Tian Weifen [3]

1.Guangxi AIDS Clinic Center (Nanning)

Guangxi Nann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530023)

2.Fusha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3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AIDS with paragonimiasi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45 cases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paragonimia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paragonimiasi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disease,It may also have a typical intrahepatic "starry sky" sign.ConclusionThe changes of intrahepatic biliary system accompanied by paragonimiasis and liver enlargement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which provide important valu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Keywords:AIDS, Clonorchis sinensis, ultrasound

肝吸虫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早疾病,主要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估计感染人数超过千万[1]在我国南方沿海以东北、西南各省区都有流行区存在,近年来更有发病率上升趋势。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检查肝吸虫,其检出率已大为提高。有关肝吸虫的超声表现及诊断已多有报道,但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的超声所见,少有报道。本文通过对45例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45例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均为本院2011.8—2013.9住院病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49.2岁,职业分布为农民27例,退休人员5例,个体户4例,公务员、工人、企管员各1例,其他、无业人员各3例。

  临床主要表现: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所有病例均有冶游史及吃鱼生史,病程长短不一,数月或数年或不详,肝功能异常20例,黄疸5例,临床有发热、肝区不适、疲倦、食欲不振。

  12 方法:采用阿洛卡400α-5型,GE公司的E9等超声仪器,探头频率3.5-5.0MHZ,均空腹状态下作常规腹部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肝、胆回声改变,存图记录,随访,检查中注意询问相关病史。

  13 统计学处理:收集所有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45例与普通肝吸虫病40例的声像图改变进行分析比较。其计数资料采用x2(卡方)检验分析。

  2.结果

  21 肝脏改变:多数患者肝脏大小正常,肝肿大20例中,肝左叶肿大多见,肝实质回声弥漫增粗,内回声强弱不均。见图

  22 胆管:45例患者肝内胆管均不同程的扩张,管壁增厚增强、呈等字样的短线状斑点状,条索状回声,部分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典型者肝左右叶的肝内胆管系统回声均呈“满天星斗”征。见图

2

  23 胆囊:15例胆囊增大,壁厚粗糙,囊内透声不良、并可见散在点状、粗细不均的沉积性稍强回声。

  24  脾脏:脾肿大13例。

25  艾滋病合并肝吸虫与普通肝吸虫病比较见表1

1 AIDS合并肝吸虫与普通肝吸虫病患者比较(例)

组别

例数

肝脏

肿大

胆管增强增粗增厚

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

肿大

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及胆结石

脾大

AIDS并肝吸虫病

45

20

40

5

15

6

13

普通肝吸虫病

40

17

40

5

11

3

14

合计

95

37

80

10

26

9

27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3.1 肝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较广,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可引起肝吸虫病,它是人体寄生虫病,97%感染者是吃“鱼生”而得病的[4],肝吸虫可在肝内胆管存活达2025年之久[5],该病的致病作用主要是成虫在胆管内通过化学性刺激,机械性损伤和阻塞性黄袒,胆管炎,胆石症,严重时可引起肝硬变[6],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也是死亡率极高的超级传染病,它累及人体几乎全身各系统组织,器官,引起多种并发症。艾滋病人免疫系统均有不同程度免疫功能损伤的患者,其合并肝吸虫病也日趋增多,目前上述两个病的诊断均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而确诊。

  32 应用超声对肝吸虫病进行检查,其肝脏系统的特有声像改变,在诊断上有着独特的价值。这些特异性声像表现又与肝吸虫所致的肝胆系统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肝吸虫病的主要危害是患者肝受损,病变主要在肝的次级肝管,轻度感染或感染的初期病变并不明显,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基本上没有感觉,超声表现往往尚无特殊所见,有时仅表现肝左叶较增大;重度感染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胆管出现局限性的扩张,管壁增厚,大量的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有明显萎缩。目前一般认为虫卵、死亡的虫体及其碎片、脱落的胆管上皮细胞,破坏了胆管上皮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导致胆汁中细菌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升高,以及糖蛋白分泌增多导致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等因素有关。因此肝内胆管结石也可能是感染肝吸虫的另一征象。

  而艾滋病人可能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肝吸虫后上述胆管系统感染均较重,同时AIDS患者常常合并机会性感染,因此在超声检查常常可见较为典型的“满天星斗”征“云雾状”表现,。笔者发现一例患者曾在非州务工的农民工,黄疸、发热,当地均按疟疾治疗数月,均未见好转,经回国到本院按黄疸肝炎住院,经B超所见肝内“满天星”表现,提示临床考虑肝吸虫黄疸,后经多次大便化验方可找到肝吸虫卵而确诊得以按肝吸虫治疗。

33 肝吸虫病主要病理改变的肝内胆管有不同程度扩张,管壁增厚周围有炎症现象,邻近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和局灶性坏死等。感染者多无明显症状[8]

超声所见肝脏呈轻度增大,以左叶为明显,这可能是肝左管较平直,幼虫更易入侵所致。肝脏内部回声较粗,分布不均,肝内稍大胆管内径呈不同程度增宽和局限性扩张,肝内胆管壁增厚。肝吸虫主要寄生于五级的肝内胆管,所以肝内胆管回声改变是本病的基础病理改变,因此其肝左叶的肿大改变较为显著,而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时多表现为左、右叶的全肝肿大,其胆道感染也较常见。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4 本组资料所见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病的声像图及其特征性主要表现在肝内小胆管弥漫性轻度扩张,管壁不均匀性增厚,回声增强,肝内纹理粗糙,超声不同切面显示呈小点状,小等号状斑状,条索状等形态各异的强回声,后方无明显声影,典型表现为“满天星斗”征。可能由于艾滋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真菌、细菌等机会性感染而导致的胆管感染的特殊声像图改变。(见图23

35 超声诊断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的局限性

有研究报道[7]由于肝吸虫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20年以上,病变程度因感染程度和时间长短而异,病变程度轻者,声像图可无改变或表现为胆囊炎病变,占81.3%,病变程度严重者,声像图以肝内胆管及肝脏弥漫性病变为主,占

85.3%,与感染时间长短存在一定相关性。本研究中45例艾滋病患者,40例常规B超检查提示肝吸虫病超声改变患者中,而同时粪便虫卵检查阳性有12例,但相当多病人反复多次检查粪便后才能查到虫卵存在,因此肝吸虫病诊断要结合流行病学史、高发区居民有吃鱼生的饮食习惯,超声声像图有特征性改变,即使粪便虫卵检查为阴性,诊断仍有确定的可能。

结论:超声诊断艾滋病合并肝吸虫简便、安全、无创伤、实用而重复性好,其特征性肝、胆系统的超声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惠儿,裴福全,长野功等,华支睾吸虫重组蛋白应用ABCEL1SA检测特异性循环抗体的研究[1],热带医学杂志,200442):136138

[2][8]周永昌,郭万学等,超声医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11

[3][4]苏海庆,李锦球,B超评分法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3):2576

[5]杨伟萍,李航,丁战玲等,华支睾吸虫影像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12

[6][7]林萍,王筱芳,苏建平等,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意义探讨,热带医学杂志, 200663);319321

手机:13687713821,电子邮箱:yang.sheng@163.com


图1

614aec17e1c65_html_896d8ba491c6494c.jpg


图2

614aec17e1c65_html_99390cb472dd1e7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