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对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对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影响研究

施欣 肖蓉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对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0例拔除气管导管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中55例患者分为甲组(给予雾化面罩吸氧治疗),剩余患者分为乙组(给予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临床结局。结果:乙组的临床指标与临床结局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对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提高氧合指数,减少再插管事件,缩短ICU停留时间,提升患者耐受性和气道湿化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危重症;拔除气管导管;影响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是临床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手段,待患者病情好转,在合适的时间段将气管插管拔除,再结合相应的氧疗方式,能够有效救治危重症患者,如呼吸衰竭患者[1]。当前,临床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普通鼻导管吸氧等氧疗方式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但普通鼻导管无法提供充足的氧流量和湿化的吸入气体,会夹带许多的吸入空气,同时文丘里面罩会让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如恐惧等,也会引发如腹胀等不良症状,进而导致一些患者需再次气管插管。近几年,临床尝试采用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治疗拔除气管插管后的患者,目的是改善患者氧合状态,减少再次插管事件[2]。本文将针对此进行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医院一年内收治的110例拔除气管导管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从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出发,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甲组和乙组,每组55例。年龄分布:甲组19-86岁(68.18±1.87),乙组20-87岁(69.27±1.38);性别分布:甲组男女比例为31:24,乙组男女比例为32:2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拔出气管导管,给予甲组雾化面罩吸氧治疗如下:氧气流每分钟6-8升,选取文丘里面罩作为仪器,并连接湿化罐。给予乙组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治疗如下:仪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生产企业:新西兰费雪派克公司),设置温度为37摄氏度,流量为每分钟40-60升,保持21%-60%的吸入氧浓度。

1.3观察指标

对治疗24小时后患者的临床指标与临床结局进行观察。临床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临床结局以耐受性评分、气道湿化满意度、再插管和ICU停留时间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

经过24小时治疗,在临床指标上,乙组比甲组更优(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x±s)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1

呼吸频率·min -1

氧合指数/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

甲组

55

86.81±6.42

20.62±1.88

254.11±41.98

46.42±5.81

乙组

55

80.58±6.37

16.58±1.61

292.61±36.86

39.16±5.33

t

-

5.23

3.67

23.56

6.94

P

-

<0.05

<0.05

<0.05

<0.05

2.2 临床结局对比

由表2可知,在临床结局上,乙组明显优于甲组(P<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

组别

例数

耐受性评分(分)

气道湿化满意

再插管

ICU停留时间(d)

甲组

55

1.675±0.75

37(67.27)

6(10.90)

7.88±3.42

乙组

55

3.164±0.48

53(96.36)

1(1.81)

5.34±2.26

t/x2

-

4.67

15.39

8.21

1.98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因为传统氧疗方式的氧流速、气体得到湿度和温度等极其不稳定,所以一旦撤机,治疗的局限性就会比较高。传统氧疗方式借助中心提供氧气,然后利用简单的装置湿化吸入的气体,不仅对患者氧气温度无法改善,还会降低气道湿度,增加气道分泌去排出的难度,进而影响治疗效果[3]。经鼻导管。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属于主动加热技术,不仅能够为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提供保障,还能提高气道黏膜纤毛清除能力,有效清除分泌物。与此同时,既能够确保治疗疗效,又能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维持其氧浓度[4-5]。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乙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甲组(P<0.05);第二,乙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甲组的氧合指数(P<0.05);第三,甲组和乙组的再插管率分别为10.9%和1.81%,乙组明显低于甲组(P<0.05);第四,甲组和乙组的气道湿化满意度分别为67.27%和96.36%,乙组显著高于甲组(P<0.05);第五,乙组的耐受性评分明显高于甲组的耐受性评分(P<0.05);第六,乙组的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甲组的ICU停留时间(P<0.05)。由此可见,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比以往的氧疗方式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对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提高氧合指数,减少再插管事件,缩短ICU停留时间,提升患者耐受性和气道湿化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革珍,李洋,刘超.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评估[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25(36):144-145.

[2]包红珠,史亮.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对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影响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0,008(001):42-44,47.

[3]沈佳伟,安友仲.拔除气管导管后患者的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001):85-89.

[4]吴政庚,罗庆勇,龚美红,等.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应用于ICU患者撤机后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9,025(034):150-152.

[5]胡少博.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气管插管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7(9):1385-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