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韩丹

身份证号: 41072419880901****

摘要目的:探析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4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分娩的4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评估2组护理后产妇对新生儿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在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可使产妇深入了解并掌握新生儿的相关护理知识,进而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共同参与式护理;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

引言:

母婴同室是指在婴儿出生后,全天将产妇和新生儿置于同一病房中,由产妇亲自负责对新生儿的护理,包括哺乳、沐浴、更换尿布、保暖等,同时在住院期间产妇与新生儿共同生活在同一房间内。随着护理模式的发展和改变,母婴同室护理也被广泛接受和推广,医护人员单独照顾婴儿转变成由产妇和家庭成员共同进行护理,但产妇和家属对母婴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因此护理效果不佳。以往在新生儿护理中通常采用母婴分离的方式。然而这种护理方式很难让产妇迅速进入并适应母亲角色,甚至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助产妇掌握相关的知识,易引发产妇的不满情绪。因此,在医疗、护理模式不断发展与更新的背景下,各大医院开始建立母婴同室,并改变了新生儿护理模式,即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让产妇参与到新生儿护理过程中,了解新生儿的相关护理知识,促使其尽快进入并适应母亲的角色,为新生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的效果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分娩的4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9.12±1.41)岁;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17例;新生儿体质量3.2~4.0kg,平均(3.63±0.31)kg。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分娩的4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9.35±1.27)岁;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20例;新生儿体质量3.2~4.0kg,平均(3.70±0.29)kg。2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新生儿状况良好,Apgar评分大于7分;产妇与家属均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标准:巨大儿、早产儿;产妇因合并认知障碍疾病无法正常交流。

1.3方法

在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即分离新生儿与母亲,由护理人员为新生儿开展独立护理工作,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更换尿布与沐浴等。观察组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即产妇与护理人员同时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具体方法:(1)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其家属发放新生儿健康知识手册,包括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等相关知识,并结合视频加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例如,帮助产妇辨别新生儿哭闹的原因,若在新生儿口唇边使用手指进行试探,新生儿伸出舌头做出吸吮的动作,说明口渴或饥饿;若新生儿在喂奶后发出尖锐哭声,与此同时乱蹬小腿,则说明喂得过饱。(2)床边护理:新生儿出生1d后,由护理人员在床边为产妇讲解新生儿的沐浴与脐部护理等步骤,并指导产妇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a)洗浴:提前准备好浴巾、衣物与浴盆,在水温适宜(38~40℃)后,左手托住新生儿枕部,将新生儿臀腰部夹于腋下,妥善固定后右手使用湿毛斤由头部逐渐清洗至臀部、腿部,清洗结束后即刻擦干并穿上衣物。b)脐部护理:调节室温至28℃,提前准备好75%酒精、棉签与新生儿衣物等,一手使用棉签蘸取适量酒精后,另一只手缓慢拿起新生儿脐带,对脐带周边进行擦拭。更换棉签并通过划圈的方式由内向外再次擦拭脐窝,最后消毒手部触碰过的脐带结扎线。(3)日常护理:由小组内护士在床边对产妇及婴儿进行护理指导,由小组内的护士代替原有的床位护士向护士长及医生汇报产妇情况、护理效果,并执行医嘱等,为产妇讲解产后康复、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负责对新生儿的基础疾病进行筛查,同时小组成员还需要保持病房内的空气和环境舒适,做好产妇的营养指导工作及各成员之间的互相协调和监督工作,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落实的情况[1]。(4)心理护理:由于产妇刚生产完,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大,再加上对自身身份的不适应及家属的忽略,会使其产生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和产妇沟通,明白产妇此时的真实想法,鼓励其倾诉内心的想法,将内心的疑问告诉护理人员再给予解答,并指导产妇如何宣泄内心的负性情绪[2]。同时还需要对家属进行指导,嘱其多关心产妇,不要只关注新生儿,给予产妇家人的温暖,为其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恢复环境,尽可能减少对产妇的打扰,在中午的休息时间和晚上要限制探视人数。

1.4观察指标

应用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估表评估产妇对新生儿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主要包括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等内容,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知识掌握程度越深。对2组产妇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其中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等内容,分为满意(90分及以上)、基本满意(80~89分)与不满意(79分及以下),以满意与基本满意例数计算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护理后,在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母婴同室指新生儿出生后与产妇在同一间房内接受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与帮助,在这期间,产妇可以与新生儿进行亲密接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产妇深入了解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并掌握相关护理技能,进而认可与满意护理人员提供的服务。新生儿母婴同室病房给予家庭参与式护理,父母24h陪伴,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不同于以往将患儿与父母隔离起来的NICU传统护理模式,传统护理模式造成母婴分离,严重影响患儿和父母的身心健康。身高、体重及头围的发育情况是评价重度窒息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研究表明,父母参与的治疗护理可改善患儿智能发育[3]。在住院期间给予袋鼠式护理,可以缓解患儿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增加舒适感,对神经发育与智能发育起到促进作用。早期综合科学的干预,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大脑功能代偿的潜能,降低神经损伤,减少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分娩后的产妇身体虚弱,因此需要接受全面的护理以促进机体恢复,但大部分产妇家属会对新生儿的关注超过产妇而导致产妇出现抑郁。目前大部分产妇均为独生子女,在妊娠时期备受关注,母婴同室护理取得的效果也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母婴同室护理有助于促进产妇康复、提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也有助于产妇与新生儿之间的交流,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成长[4]。近年来由于母婴同室不完善,对母婴同室护理的重视不够,因此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也逐年发生,更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母婴同室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是防止产妇出现产后抑郁及促进产后尽快恢复的重要干预手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产后初产妇难免出现一些负性情绪,这些情绪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甚至会引发产后大出血,给产妇的安危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地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疏导,嘱家属尤其是产妇丈夫要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持乐观的心态,从而安心照顾新生儿[5]。此次研究在母婴同室新生儿中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结果显示:护理后,在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这是因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兼顾产妇的产后状态,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一方面有利于产妇学习相关知识,例如沐浴与脐部护理等,并建立基础的护理理念,为下一步的护理操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使产妇了解各项护理操作的目的与方法,以便高度配合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得以健康成长。同时,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要求产妇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由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6]。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产妇能够全面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技能,并积累一定的育儿经验,纠正错误的护理行为,尽快承担起为人母的责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母婴同室护理中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掌握相关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并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娟.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6):163-164.

[2]李敏.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3):111.

[3]潘新新,杨翠丽,张盈盈.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07):1150-1151.

[4]刘婷婷.共同参与式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151-153.

[5]韩聪聪.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0):170-171.

[6]常进华.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同效果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