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

金爱兰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边 133000

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100名新生儿,利用数字随机表原则,对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包括两组:观察组(针对性护理,n=50),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0),对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具体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针对性对策。结果:新生儿护理过程不安全事件(院内感染、腕带脱落、针刺、皮肤受损)发生情况对比,发生率观察组4.00%(2/50)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可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护理不安全事件,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对于新生儿而言,其出生时间较短,身体机能水平尚未发育完全,免疫抵抗力较弱,针对突发情况,自身的抵御能力不足,其临床护理难度较大,新生儿的风险度较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安全事件的风险较大,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针对新生儿的实际情况,总结其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是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1]。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的临床价值为重点,纳入新生儿100例 ,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100名新生儿,利用数字随机表原则,对观察对象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观察对象之间能够比较(p>0.05)。

观察组中(针对性护理,n=50),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日龄5-25d,平均日龄(16.28±2.61)d。

对照组中(常规护理,n=50),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日龄5-28d,平均日龄(16.30±2.58)d。

1.2方法

常规护理方案:按照产科常规护理模式,完成护理任务。

针对性护理方案:(1)针对新生儿的实际情况,了解新生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为新生儿提供适宜的包扎,以及相关训练,以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在新生儿病房内,保持通风,对母亲进行生命体征检查,确保母亲的呼吸道通畅,及时对新生儿进行隔离,严禁呼吸道感染患者对新生儿进行探视,针对常见先天性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2)护理人员在监护病房内可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适当缓慢、柔和地抚摸新生儿,并对其进行微笑,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紧张感,也便于护理人员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3)护理人员可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采取环保式或非营养性吮吸的方式缓解新生儿的疼痛,在护理过程中尽量安排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新生儿的护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穿刺培训,以提高临床一次穿刺成功率,在插拔针头时注意需采用无痛技术,因为新生儿出现护理骤停的风险较高,在注射时注意禁止使用镇定剂。在对新生儿进行抽血、输液及注射等基础医疗操作时,应遵循轻柔缓慢的原则,并通过抚摸、安慰及喂奶等措施转移新生儿的注意力,降低其在常规医疗操作时产生的不适感。

1.3观察指标

由研究小组,针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进行记录,包括院内感染、腕带脱落、针刺、皮肤受损等[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614be56ac5d87_html_f424173bff83a9e5.png ”,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新生儿护理过程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新生儿护理过程不安全事件(院内感染、腕带脱落、针刺、皮肤受损)发生情况对比,发生率观察组4.00%(2/50)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见下表1:

表1 新生儿护理过程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院内感染

腕带脱落

针刺

皮肤受损

总发生率

观察组(n=50

0

2(4.00%)

0

0

4.00%(2/50)

对照组(n=50

3(6.00%)

3(6.00%)

2(4.00%)

2(4.00%)

20.00%(10/50)

x2

-

-

-

-

6.0606

p

-

-

-

-

0.0138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临床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未出现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伤害基础上,造成的伤亡事件,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作为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存在着抵抗力差、护理难度高的特点,其护理安全风险也较高,因此针对新生儿的实际情况,找出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解决对策,对于新生儿的正常具有积极作用[3]

本次研究中,针对新生儿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展开了分析,结果发现,造成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如下,(1)科室内部分新进护理人员,其缺乏临床护理实际经验,对于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在护理技能的掌握上深度不够,缺乏针对产科实际情况的应变能力,由此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2)相比于成年人,新生儿护理存在着特殊性,并且新生儿病房实行着封闭管理,家属无法时刻陪护,并且新生儿无法进行语言表达,因此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出现感染等安全隐患,或是沐浴、暖风烫伤等安全事件风险较高[4];(3)新生儿易哭闹,并且该群体的护理操作较为繁琐、复杂,因此护理人员可能会产生烦躁、厌烦情绪,在压力影响下,可能会出现护理操作失误情况[5]

针对以以上新生儿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本次研究提出了护理对策,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有效规避了护理不安全事件,新生儿护理过程不安全事件(院内感染、腕带脱落、针刺、皮肤受损)发生情况对比,发生率观察组4.00%(2/50)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

综上,针对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可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护理不安全事件,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兰,吴焕华. 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9):288,290.

[2]蔡穗霞.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76.

[3]陆昆. 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养生保健,2020,38(11):115-116.

[4]张芳芳,张峰. 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2):21.

[5]江思思.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8):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