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浅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张昕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士官学校 2330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回顾我国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演变过程,理解了党和国家制定和调整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这一重大判断,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需要我们辩证看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我国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的关系。

关键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领导人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生产力发展现状的深刻剖析,也是对人民群众真实诉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党和国家在理论层面的重大创新。当前我国在发展中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根据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矛盾的观点,我们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这一判断,成为党和国家进行决策和部署的依据。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几次重要会议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准确判断,分别是党的八大、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第一阶段:党的八大,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依旧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已经初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国情出现了新变化,人民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在1956年党的八大会议上,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矛盾的判断没有持续下去。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随着我国各领域、各方面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力状况有所改善,因此在1981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持续36年没有变,并且逐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第三阶段: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不断展现,我国的实际情况再次发生变化,因时制宜,顺势而为,2017年,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再次做出修改。事实证明,党和国家之所以呈现出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是关键一环。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依据

首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构成部分进行分析。通过对比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发现,构成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方面就是人民的需要和社会的生产,简言之就是需求和供给。当这两方面发生新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自然会发生变化。

(一)生产力发展状况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动了新的领域、行业的产生和发展。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今天的中国,短短的一分钟时间里,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短短的一分钟,见证了中国36年来的成长,可谓是一分钟走出了36年的辉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世界经济总量的排行,跃升并稳居第二位的实力让我们更加自信;辉煌中国、超级工程,深刻诠释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显著优势;德国拍摄的《中国,新超级大国》,他们的关注就是我们正在世界舞台中央的明证;中国制造悄然升级,天眼探空、嫦娥探月、蛟龙探海,这些都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力量展示,同时也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从大国利器到小城民生,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很多科技产品正在让你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美好:当我们出门坐高铁、出行骑共享单车、消费用支付宝、购物逛淘宝等这些成为日常生活的时候,成为了不少外国人眼中“别人家的祖国”。今天,我们惊艳世界的除了优秀的传统技艺和古老的文化,更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领全球,就像去年全球疫情爆发,各国对口罩的需求大幅上升,西方发达国家之前吹嘘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在生产口罩面前却不堪一击,而我国不但造出了歼20,还使用歼20技术造出了利国利民,甚至造福全球的全自动口罩生产机,在解决国内口罩需求的同时,还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国外;可以说,在科技引领民众生活方面,中国是领先的。同时,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应用,如今手机一点,五湖四海的地方特产等各类商品,打破时空限制送到家门,现在,物质紧缺早已不是人们的烦恼。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李约瑟难题:李约瑟博士曾经叩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如此辉煌,可是为什么没有续写近、现代的科技革命呢?”今天,航天航空、量子通信、计算机科学、高铁等等似乎很好的回应了这个问题。物质匮乏、供不应求已成过去,暖衣饱食、琳琅满目才是如今生产力状况的最好诠释。

(二)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新特点

人的需求是有规律的,不论是东方的哲学家管仲,还是西方的哲学家马斯洛,对人的需求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认为只有粮仓充实才能懂得礼貌礼节,只有人们吃饱穿暖才会懂得光荣耻辱;同时,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论中,提出在人的需求五个层次中,能够使个体出现更高层次需要的前提是,其低层次需要首先获得满足,所以我国人民需要的变化符合人的需求规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需求的变化,并始终把人民的需求当作自身的奋斗目标,这一点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就能看出。建国之初,让人民吃饱穿暖才是党和国家最主要的工作。而到了今天,生产力发展状况明显改善、大幅提升,也促使民众的追求更加全面,正如领导人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在民主、法治、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就拿环境来说,从20世纪50、60年代的“大跃进”运动到80年代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进入中国,人们享受着工业化带来的便利生活,极大满足了物质条件,但背后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可逆发展,现在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燃油车被新能源车取而代之,人们也有了抬头看天低头看水的闲适心情,追求“天更蓝水更绿”的美好生活。领导人在一系列国内考察行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始终,并且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证明了党和国家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和提升,也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除了环境方面的需求,一份人民网的全国两会热点调查结果表明,民众的关注热点也开始慢慢转向“反腐倡廉、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改革”等问题,可见,人民群众的需求体现在各领域、各方面。人民期盼有更合理的教育资源、更稳定安逸的工作、更能满足日常生活的收入、更踏实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等,而且人民群众的各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只从“物质文化需要”单方面概括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显现出与实际不符。

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原来矛盾的两端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见,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定义,不仅是成绩的肯定,也是问题的警醒,它不仅肯定了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的成绩,也指明了我国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实。

(三)主要制约因素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发展不平衡,可以理解为犹如人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这种情况;发展不充分,可以理解为我国在很多领域和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世界领先与传统落后的生产力并存;我国发展布局步伐不一致,“木桶效应”在一些方面仍有体现;我国城乡发展继续呈现“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的情况,人均收入分配差距也较大,农村贫困人口返贫压力成为关注新热点;同时,社会群体的差异直接导致群体间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出现严重分化,“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情况仍有存在,教育资源的分配更需合理化,外出务工和留守儿童所反映出的社会深层次矛盾有待化解。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交织在一起,促使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旧的社会矛盾表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现实国情状况,因此,必须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判断,这样既符合国情的变化,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三、正确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

领导人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并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

这里讲的“变”,指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变化。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当事物的构成要素发生变化,事物自然会发生变化。我们要清楚一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根据国情的发展变化而来的,几十年间我国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构成社会主要矛盾的要素也跟随变化,通过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分析得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呈现的是总体量变的过程,始终没有产生总体质变,也就是说,变化前和变化后同属于一个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理解这一点时要重点把握。

(二)我国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的“不变”

这里讲的“不变”,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把握这一基本国情,必须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全面性和复杂性。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发达阶段指的就是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经济发展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和依据。所以,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名副其实的发展中国家。综合以上的分析,要求我们在理解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不变”的时候要全面把握,综合考量。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中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我们要知道,构成社会主要矛盾的要素没有变,但人民的需要变得更多层次、多样化。所以,我们要更加清晰地对我们当前的历史方位和时间节点进行判断,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地位,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努力奋斗。

张昕(1988—),女,汉,河南焦作,硕士研究生,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士官学校,助教,思想政治教育,2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