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课程有效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3

四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课程有效路径研究

肖久艳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红色文化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当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课程中,实现以文化人,以精神育人。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有效路径研究


红色资源是最鲜活、最正规的党史教育素材和资源。四川地区,地域广阔,少数民族多,红色文化资源众多。它们是通过广大人民群众艰难曲折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具有鲜活性、生动性、育人性,能够实现铸魂育人功能。

  1. 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不断奋进,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厚基础的红色文化。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中,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记录了寻求民族解放,见证了民族复兴的开创进程。在历史传承中红色文化资源的载体有革命文献纸质资料、战争遗迹、文物资料、重大历史事件、石刻遗迹等方式,它们凝聚了革命传统和信念,总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追求与向往,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已经成为了民族百年记忆。

  1. 四川红色文化资源的总体特征

四川这片土地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土,走出了无数功勋显著的开国将帅,是红军在艰辛的长征路途中主要的经过区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更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区,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红军长征在四川地区树立了历史丰碑,具有突出典型作用

1.红军在四川创造了多个历史之最

据历史资料记载,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长时间在四川地区停留,到达了四川的川东、川南、川西等大部分地区,是它们留下足迹最多的省份,跨越的范围在全国都是十分少见的。红一方面军,先后三次进入川内,它们先后共停留大约有160天。在整个行程中,红一方面军的行程大致有375天,在四川地区的时间就占42%。红二方面军在川内的停留大约109天,行程遍及多个县乡地区。红四方面军在川时间为498天,行程约六七千里。

  1. 四川地区是红军三支主力两次大会师地

在四川发生了红军强渡嘉陵江,大渡河决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在长征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很多会议:比如旺苍木门会议、两河口会议、包座会议等也发生在四川。这些著名的战役、战斗都是发生在四川地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区域范围,如果稍有不慎,就会直接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锤炼了部队过硬的素质,残酷的战争斗争所保留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红军第一、第二和第四方面军走上了长征之路,他们陆续抵达四川,实现了和红四方面的会师。1935年6月12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懋功达维地区与红四方面军完成了会师。 到1936年6月,在甘孜地区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实现了会师计划。总之,这两次会师具有重大历史影响,它们打破了蒋介石想各个歼灭红军的企图,还提振了红军的士气,也增强了取得长征胜利的信心。对全国抗战形势来看,这不仅坚定了全国人民对革命的信心,为后面的北上抗日奠定了重要基础,还保存了抗战的力量,更锻炼了革命队伍。

3.红军长征中,在四川地区建立革命政权最多的,且较好处理民族问题

在四川,红军建立了许多革命政权。据统计:“共建立省级以上苏维埃政府5个,县级苏维埃政府37个[1]。”红军在四川地区相继取得了很多战役战斗胜利,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四川地区牺牲的团级以上干部人数达130余人。此外,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成功开展民族工作,涌现了大批少数民族英雄。红军经过四川彝族聚居区,经过大胆探索实践,提出“彝汉一家,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川陕苏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川陕革命苏区拥有各种丰富的红色资源,它们具有内涵丰富、保存完好、种类齐全、分布比较均匀等诸多特点,这对于深入研究红军、研究川陕革命苏区,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具有重要价值。川陕苏区是我国的第二大苏区。它拥有为红军建造的最大的碑林。其红色文化资源的遗迹和保护相对丰富和完整。其红色文化资源遗存和保护是比较丰富和完整的。“巴中市就有馆藏红军文物10619件,其中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32件,三级文物2826件……野外红军石刻标语、红军战壕万余处。”[2]四川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在这里培养了一大批的军事将领,许多革命英雄先烈更是出生成长于此。据统计,四川有99位将领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等军衔。总之,红色资源是生命和鲜血染红的,是研究红军和川陕苏区的重要资料,研究总结红军作战经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凝聚民心,振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四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课程的有效路径

(一)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优势

四川的红色文化资源植根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长期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更是与中央苏区和国际国内的革命斗争洪流息息相关。将四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课程教学中,阐明和解释了人民军队在长征中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障碍,最终赢得了胜利的历程。在课程讲授中,将红军曾经艰难跋涉的地区、召开重大会议的遗址,英勇战斗的场景,用实物资料、影像、图片等方式展现给学生,通过音频、视频等增强学员的深切感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先辈们的战斗精神,人民军队历经艰难险阻,困难挫折,英勇牺牲、顽强斗争,不断走向强大,体现了人民军队坚定的革命理想,优良的传统作风。在战斗过程中,红军的顽强战斗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具有教育意义。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先辈的不屈精神,树立学员坚定的革命意志,激发他们国防的热情。

以史料为基础,将长征中的故事融入教学,进一步坚定学员对党指挥枪的深刻认识。中共中央在会理举行扩大会议,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3]在教科书中,为了维护党的领导,针对张国焘分裂中央的不良企图,先后召开了会议,坚决执行正确主张,继续北上,以维护团结的局面。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是人民军队的军魂。将四川的红色文化资源纳入《人民军历史与优良传统》课程,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党队军队绝对领导的深刻内涵,深刻体会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增强学员对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赓续优良传统,讲好奋斗强军故事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最好诠释,更是熔铸到人民军队担负的使命责任中。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革命事迹融入进课程教学中,讲述他们忠心报国、立志从军,纵横战场的英雄事迹,可以激励年轻一代的青年学员,坚定他们志向,笃定矢志强军的责任担当。革命传统教育必须要讲清讲透红色英雄故事、革命精神,必须加强情感培育,做到入脑入心,引导学员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践行革命先辈的精神。

敢于胜利,善于斗争,不断完善,在革命过程中淬火成钢,人民军队在艰苦奋斗中产生,在流血牺牲中成长,锻造和熔铸了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核心内容的战斗精神。红军长征途中,仅仅在四川地区进行无数次大战役、战斗,翻越白雪皑皑的雪山,趟过人迹罕至的草地,大量的革命战士长眠于这块土地上。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核心问题,当只有经过锤炼摔打,才能经得起,经得住考验。在长征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红军都能克服艰难险阻,坚决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主动担当,勇于斗争,在战火中不断成长。总结红军作战经验,把战斗过程中的指挥智慧、良好作风融入进课程教学,面向战场,突出实战化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教育引导青年学员在实战中提升自我,锤炼本领。

我军能够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克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的敌人,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一个重要原因,更体现了我军和群众团结所产生的巨大力量。长征中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团结军民,积极倡导民族平等政策,宣传革命思想,积极播撒了革命火种,进一步密切了部队与群众关系。在汶川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率先进入灾区,参与抢救,积极救助受灾受伤的群众,帮助进行灾后重建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谱写着军民的真挚情谊。在教学过程中,将红军中的军民团结故事,严明军纪,优良作风讲清、讲透、讲活,让青年学员在历史学习中,感悟我军的光荣传统。在课程教学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养有血性有担当的青年学员,为强国兴军服务。

(三)创新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坚持育人教育,以实战为重点、向实战靠拢,以课程和教材为重点,推进向教学体系建设的深刻调整转变,创新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聚焦实战化教学,必须充分转变教学理念,以战场为导向,学员任职需求为核心,要坚持“学员为主体”,将学员的知识学习转向实践和实战运用,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员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鲜活的案例、丰富的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内容充分进入课程,激发学员的活力和主动性,实现学员由知识增长向能力素养的深刻转变。

在课程教学中,红军颁发的文件和告示,红军曾经使用过的党章、印章,发行的报纸,使用过的宣传材料、石刻、标识牌,还有一些日用品、瓷杯缸子,红军时代的使用过的各种货币等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些材料恰好证明了军队发展的重要历程。课程教学可以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充分运用智慧教室、VR实验室,将校史校情进入课程,挖掘营区育人资源。利用重大节日、特殊时节进行参观学习,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重要战场和重大会议会址,进行现场教学。加强社会实践教学,走访老红军、老战士,慰问退伍老军人,召开老红军座谈会,将老战士、模范代表请进校园,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丰富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结合青年人的生活娱乐特点,打造红色主题游戏,拓宽学员的学习渠道,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增强学习乐趣。

总之,四川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涉及到多个方面。红色土壤孕育着红色文化资源,滋养人们的心灵,升华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它将永不退色。我们要发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将红色资源整合到《人民军队历史和优良传统》课程的教育中,充分将红色故事、党史故事、军事历史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实现教学中的情感育人。


参考文献:

[1]刘国语.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十次重要会议[J].军事历史,1996.

[2]孙和平.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冯安贵.在四川建立红军长征博物馆缘由探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作者简介:肖久艳,四川宜宾人,讲师,硕士研究生,1986年出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历史学教研室

1[?] 冯安贵.在四川建立红军长征博物馆缘由探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 孙和平. 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页.

3[?] 刘国语.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十次重要会议[J].军事历史,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