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屠微盼

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 浙江省台州市 318020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满足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术前均接受CT与核磁共振诊断。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标准,比较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以及评估股骨头坏死分期情况。结果:CT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84例、不符合16例,符合率为84.00%,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97例、不符合3例,符合率为97.00%,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股骨头坏死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评估准确率上,核磁共振评估准确率均高于CT诊断,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应用CT与核磁共振检查,均有不错的价值,但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符合率更高,而且在评估不同分期上也有更高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诊断;核磁共振诊断

引言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ONFH)是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细胞及骨髓成分部分死亡,随后骨组织发生坏死与修复,股骨头结构发生改变并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X线、CT、磁共振(MRI)为ONFH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但X线、CT出现阳性征象时多数处于Ⅱ-Ⅲ期,延误治疗;常规MRI检查可以发现Ⅰ期患者,但对0期患者无法检测,大量研究表明0期患者其股骨头已经出现病理组织学损害,MRI可以无创的检测活体股骨头缺血缺氧等代谢功能信息,诊断超早期ONFH。本文主要就CT与MRI两种技术诊断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满足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术前均接受CT与核磁共振诊断。入院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短缩性跛行等症状,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满足手术指征,同时排除严重心肝肾病变、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除股骨头坏死外的其他骨头坏死疾病,以及妊娠期或哺乳期等患者。本研究经过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00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4.39±3.45)岁;股骨头坏死病因包括长期糖皮质激素用药史27例、既往髋关节外伤史45例、长期酗酒19例、其他因素9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CT检查方法:使用GE64排能谱CT,HD750进行扫描,层间距2mm,层厚2mm,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上缘至髋臼,下缘至粗隆,进行横断位容积扫描,获取骨窗、软组织窗图像。MRI检查方法:使用仪器:荷兰飞利浦公司Achieva3.0T核磁共振仪,采取仰卧位,常规扫描SE序列,取得横轴位、冠状位T1WI、T2WI图像。参数设置:T1WI:TR623ms,TE23ms;T2WI:TR3000ms,TE85ms;FOV为380mm,层间距0.6mm,层厚3mm,偏转角150˚。

1.3观察指标

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标准,比较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以及评估股骨头坏死分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4d494f37c4d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诊断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比较

CT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84例、不符合16例,符合率为84.00%,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97例、不符合3例,符合率为97.00%,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14d494f37c4d_html_88f8c706acad6c58.png

2.2CT诊断与核磁共振评估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准确率比较

在股骨头坏死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评估准确率上,核磁共振评估准确率均高于CT诊断,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614d494f37c4d_html_bdf448399c8386ad.png

3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于创伤性及非创伤性因素而导致股骨头供血受阻,进而诱发骨细胞持续死亡,造成股骨头生理结构改变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在骨科临床较为常见,由于股骨头是机体上肢和下肢的主要衔接结构,在发挥上肢承重和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旦发生病变,病情进展速度快。患者发病早期通常伴有髋关节轻微疼痛反应,随着病情逐步恶化及股骨头病变程度的加剧,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运动受限、跛行、行走困难等临床症状。针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通常采用降低运动负荷、物理和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为主要方式。若病情进一步恶化,进展到中前期,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及早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情,对改善预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X射线和CT扫描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常规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等优势,对于中晚期(Ⅲ期和Ⅳ期)病变具有较高检出率,然而无法有效识别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病变(Ⅰ期和Ⅱ期),对病变早期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干扰。MRI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病变的最有效方式,然而诊断方式价格较高,不便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大规模筛查使用。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应用于颅脑肿瘤及骨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利用磁共振动态增强研究评估ONFH高危人群股骨头微循环灌注的变化及正常人群股骨头内血流灌注,发现ONFH高危患者比正常人股骨头血流灌注明显减低,正常人群中股骨头负重区与非负重区血流灌注具有异质性,负重区血流灌注较多;此外,高危人群股骨头血流灌注量小于健康人,灌注时间较正常股骨头长,存在血流瘀滞现象。

结束语

MRI能更早发现股骨头缺血缺氧信息,多种成像技术、多模态成像以及影像组学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更多的组织病理信息,可望作为ONFH超早期诊断研究的有力工具。同时,ONFH的治疗方法很多,有研究表明干细胞、中医药等对ONFH的治疗极具潜力,对其疗效的评估与量化,MRI也将大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黄开华.对比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4):173+175.

[2]高炳,林丽丽,游斌.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磁共振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2):124-125.

[3]刘军.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效果对比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5):195.

[4]侯居魁.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6):169+172.

[5]宋晓青.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