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彭丽丹

浙江湖州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 313000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常规组与序贯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序贯组给予序贯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态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序贯组与常规组相比上述指标升高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与常规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肠内营养相比于常规肠内营养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能够有效的改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常规肠内营养;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引言

 胃肠功能障碍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重症患者的18%~45%,主要原因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黏膜受损,使得胃肠道消化及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康复。肠内营养是保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供应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存在胃肠功能障碍,使得单纯的肠内营养不能被及时消化及吸收,疗效欠理想。肠内营养添加益生菌是指在肠内营养液中添加益生菌进行肠内营养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肠内营养添加益生菌可提高单纯肠内营养的效果,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但其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序贯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为(59.65±2.3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2h,平均(6.54±0.55)h。序贯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为(60.21±2.8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15h,平均(6.98±0.51)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实验的知情权同意书,试验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时是否添加益生菌分为联用组和单用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营养脑细胞、保护胃黏膜和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单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混悬液以50~100mL/h滴速向鼻饲管内灌注,起始量为500mL/d,后逐渐加量至1500~2000mL/d。联用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肠内营养支持+益生菌治疗,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上海上药信谊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917)经水化后由鼻饲管内注入,630mg/次,2次/d,连用7d。肠内营养液[商品名: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284]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水、麦芽糊精、酪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大豆多糖等)、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要素。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堵管发生率、置管费用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并发症包括:反流、误吸、肺部感染、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堵管判定指标:注射食物过程中阻力大,导管不通畅;回抽无液体;注入20mL温开水后仍不顺畅,则视为管道堵塞。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4d4a58b5665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相比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序贯组与常规组相比上述指标升高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14d4a58b5665_html_ab070ec2f5cd4d40.png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序贯组与常规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614d4a58b5665_html_848f779ddffa9271.png

3讨论

神经外科医师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关注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后是否会出现相关并发症,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腹泻,然而应用肠内营养后造成患者腹泻的原因有多种,如静脉输注大量抗生素、患者高脂高渗饮食及食用温度较低的饮食等。为了防止患者发生腹泻,临床护理工作者需要对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可在患者饮食之前给予加热处理,有关临床研究已证实肠内营养添加多纤维可很好的降低患者腹泻发生率。反流、误吸也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在鼻饲进行肠内营养前需检查患者胃有无排空及患者呼吸道有无分泌物等。临床护理人员也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既往史,是否存在对某些食物不耐受或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不佳。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及高代谢应激状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和负氮平衡等,破坏了肠道菌群平衡,使得肠黏膜屏障易受损,胃肠功能发生障碍;加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往往难以正常进食,肠黏膜发生萎缩,难以充分吸收营养物质,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是临床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关键措施,传统观念认为患者早期意识状态差,且胃肠道功能异常、进食困难,应予以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虽可一定程度上补充机体所需物资,但对胃肠道功能影响较大,长时间静息可使胃肠道黏膜萎缩、内部菌群失调,不利于营养指标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加快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指标恢复,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早期肠内营养可加快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胃肠黏膜血液供应,从而增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避免应激性溃疡。同时肠内营养更符合机体生理过程,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后,可将营养物质传输至肝组织内,利于肝脏蛋白质分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此外,本研究中所用能全力富含酪蛋白、植物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经鼻胃管持续输注后吸收效果好,可满足机体正常营养代谢需求,从而加快患者恢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结束语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制定一个良好全面的肠内营养方案,对其机体恢复起着很大帮助作用。患者起始应给予小剂量,逐渐增多至全肠内营养,倘若患者无法承受其制定的方案,可适当减少剂量或更改为更精准的个体化肠内营养途径。肠内营养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取长补短,根据其优缺点制定出更为精准的肠内营养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慧琴,李毛毛,姚洁.综合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及耐受性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12):1983-1984.

[2]杨婕,王昆鹏,周路琦,孟杰,闫丽娜,于淼.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不同肠内营养方案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2019,47(12):1456-1461.

[3]张仙爱,苏灵妹.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2):66-67.

[4]吴丽金,陈超丽.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肠内营养监测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7):77-79.

[5]谢乐辉,李汉城,邱平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09):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