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底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鼻胃管联合肠内营养护理中的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底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鼻胃管联合肠内营养护理中的价值探讨

齐燕

北大荒集团总医院 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接受颅底肿瘤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在患者鼻胃管和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80例行颅底肿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情况。入院起止时间为近一年,即2020年5月~2021年5月。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鼻胃管联合肠内营养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为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指标并无明显差别,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后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指标差异较大,P<0.05,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接受颅底肿瘤术后存在消化道出血问题,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鼻胃管联合肠内营养护理,使患者营养指标趋于正常,可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颅底肿瘤术;消化道出血;鼻胃管;肠内营养

颅底肿瘤属于比较严重的脑部疾病,主要因为肿瘤脑部位置基本上都与神经和血管连接,因而给患者脑部造成的影响更大,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较大的威胁[1]。与此同时,还会对患者手术治疗产生直接影响,一旦操作不当都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对患者吞咽功能造成较大影响,且不利于术后吸收营养物质,无法取得理想的预后效果。临床上针对颅底肿瘤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主要采取鼻胃管联合和肠内营养护理,这是提高预后效果的关键。我院为探讨给予该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近一年(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行颅底肿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和男性人数比为1:1;病程至少2个月,最长不超过13个月,平均(9.67±3.41)个月。观察组女性和男性人数比为11:9;病程至少2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平均(9.67±3.41)个月。两组资料对比差距不大,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术后从鼻腔位置将胃管置入,从鼻尖至剑突距离大约在45cm左右,之后选择无侵入式固定法将鼻翼两端固定,给药时必须检查其位置,每两周更换一次。以患者年龄、病情等综合情况配置合理的计量和营养物质。若患者生命体征逐步平稳,则通过鼻胃管将高蛋白营养素和高蛋白匀浆注入体内。观察组则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鼻胃管置入。护理人员应主动帮助患者置于平卧位,并在其面部颌下垫治疗巾。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清洁其鼻孔,管道长度以患者耳垂-鼻尖-剑突长度为参考,之后再增加10cm,润滑管道首端8cm处,用纱布托起管道末端,之后将其沿着鼻腔后、下方缓慢插入。若触及患者咽部,则抬起患者头部,以此提高胃管插入成功率。成功插入胃管后若听到水声或抽吸胃液的方式验证置入的成功性,若置管成功,则可在鼻周处固定胃管。第二,营养液输注。选择计量泵较小的持续营养泵,缓慢注入管饲,控制速率。输注过程中询问患者是否有腹痛、腹泻等症状,若有则及时停止。控制营养液温度在25℃以上,最好不要超过35℃,降低腹泻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指标[2]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有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中,其中,计量资料表达为(614d5ca2e7977_html_6382e08ea11b3367.gif ±s),以t为检验值。若结果为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指标分别为(202.34±20.41)分(2.41±0.46)分、(201.73±18.95)分、(2.35±0.57)分,两组资料对比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指标分别为(210.62±14.51)分(1.89±0.55)分、(248.58±15.37)分、(3.45±0.63)分,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1。

1 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614d5ca2e7977_html_65dd61bd747b7b9f.gif±s,分)

组别

例数

前清蛋白

转铁蛋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202.34±20.41

210.62±14.51

2.41±0.46

1.89±0.55

观察组

40

201.73±18.95

248.58±15.37

2.35±0.57

3.45±0.63

t值

-

0.06

4.97

0.24

5.35

P值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颅底肿瘤生长部位为颅腔底部及周围组织,之间关联神经部位和血管,对患者身体功能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可见,手术治疗对患者颅底肿瘤操作增加了较多难度,一旦手术不当则可能造成消化道出血,对患者摄入营养物产生直接影响[3-4]

若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对患者机体产生严重受损,且患者还可能受到肠道闲置影响导致自身肠粘膜免疫系统受损,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肠道菌群移位的问题,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而在患者体内置入鼻胃管则有利于患者恢复,主要因为创伤较小;且可以借助置管在其肠胃内输送营养物,以此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辅助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和鼻胃管取得理想的效果,护理后患者营养恢复正常值。

综上,给予颅底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有利于患者营养指标恢复,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红艳,范玉滢.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底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鼻胃管联合肠内营养护理中的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9,25(21):182-185.

  2. 任晋瑞,甄自刚,任少华,等.鼻肠管联合鼻胃管的肠内营养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11):1143-1143.

  3. 唐翠.综合护理模式在颅底肿瘤术后患者恢复期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7,32(7):154-155.

  4. 王帅,何杏芳,吴伟勤,等.一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1):856-860.

  5. 曾珍.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7(2),16(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