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效果研究

张冬梅;雷东旬;罗几燕

邻水县中医医院;血透室; 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及护理,观察组给予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9.3±3.3)d,换药次数为(3.4±1.5)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肉芽组织新生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进行统计比较后发现,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慢性伤口愈合,效果显著。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伤口;新型敷料;伤口愈合


慢性伤口是指由于健康状况、病因与伤口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创面持续时间超过4~6周,易于滋生细菌或感染的伤口,同时慢性伤口的愈合问题对疾病治疗产生严重影响[1]。近些年来,临床上在慢性伤口治疗中,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中45例慢性伤口患者采用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门诊换药室收治的9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所有患者男60例,女30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36.8±5.7)岁,伤口面积为4~22cm2;10例为黑色伤口,40例为黄色伤口,25例为红色伤口,15例为混合性伤口。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及常规护理,清理创面使伤口自然愈合,1次/d换药,并给予口头健康宣教,叮嘱日常注意事件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对于干痂黑期伤口采用水凝胶敷料,外敷水体胶敷料进行自溶性清创;对于黄期伤口或者腔洞型伤口采用藻酸盐敷料,外层采用泡沫敷料吸收渗液,配合清除坏死组织;对于伤口严重感染的患者,给予银离子敷料抗感染;红期伤口可覆盖油纱银敷料或水胶体敷料创造湿性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换药间隔时间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多数为3~5d换药一次。护理干预具体措施:(1)伤口评估。入院后给予全身评估,包括年龄、社会支持系统、心理状态、营养、血糖情况、基础疾病等,并测量伤口大小、深度,观察是否存在血肿、渗血、伤口受压情况等。(2)心理护理: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患者内心疑问,并介绍治疗成功案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饮食护理:多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水果、蔬菜等,以防便秘。(4)生活护理:协助卧床患者翻身,隔2h翻身一次,翻身后抚平,防止拖、拉、拽等动作损伤皮肤,以及体位垫的正确使用。保障病房内适宜温度、湿度,定时通风[2]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肉芽组织新生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x±s)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的对比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的对比(x±s)

组别

n

愈合时间(d)

换药次数(次)

观察组

45

9.3±3.3

3.4±1.5

对照组

45

21.6±6.5

11.7±5.2

t值


-13.165

-13.284

P值


0.000

0.000

2.2两组肉芽组织新生时问及创面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肉芽组织新生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肉芽组织新生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d,x±s)

组别

n

肉芽组织新生时间

创面愈合时间

观察组

45

8.04±3.77

29.68±10.59


对照组

45

16.84±5.94

40.35±8.53

t值


10.394

6.638

P值


0.000

0.000

3讨论

随着伤口愈合观念的转变,各种现代新型敷料应运而生。因新型敷料具有:患者换药时痛苦减轻;愈合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及往返医院次数均减少;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换药操作简便易行;综合治疗成本降低等优点,在国内外伤口治疗领域市场上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研究表明,密闭的伤口比不密闭的伤口愈合时间更快。部分原因被认为表皮细胞在敷料创造的湿润环境中更容易迁移。另一个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可能是伤口暴露在自己的渗液中[3]。因为急性伤口渗液富含金属蛋白酶、血小板衍生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它们彼此间相互作用,并且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作用,从而刺激伤口组织再生。但是慢性伤口渗液与急性伤口渗液差异较大,前者含有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高,而这可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现临床上广泛推荐采用新型敷料治疗,可有效解决传统敷料与抗菌药物的应用问题,能改善伤口局部的微环境。目前研究表明,新型敷料对慢性伤口的治疗机理如下:①在湿润的环境下,表皮细胞的迁移速度增加,但是伤口表面往往是在干性的环境下,更加容易形成结痂,结痂迫使表皮细胞的迁移绕经痂下,进而延长伤口表面的愈合时间;②不断地刺激细胞增殖,进而有效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伤口创面在湿润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创缘到创面中央正常的电势梯度,进而使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不断地进行结合,保持细胞活力,更加有利于细胞的生长;③白细胞功能不断增强,并且在作用的同时其密闭的环境能有效隔绝外界细菌的入侵上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创面因细菌传播导致的感染[4]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给予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后,其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肉芽组织新生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换药,表明新型敷料建立的湿润愈合的良好环境,能有效吸收渗液,利于伤口止血,促进肉芽生长,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柳.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2):27-28.

[2]兰明.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8):230-231.

[3]傅燕,李新宏,苏慧.采用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伤口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8):214.

[4]张甜.1例采用新型敷料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伤口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31):3313-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