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饮食护理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梁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在临床常见恶性消化道肿瘤中,胃癌具有极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占据第二位。目前临床对于胃癌一般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但由于患者受到术后应激、消化道重建等因素影响,导致其胃肠功能紊乱,且进食量明显减少,增加营养不良风险。参与饮食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能够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该项管理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是指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参与自身饮食管理中。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参与饮食管理的优势和重要性,报告如下。

关键词:饮食护理;营养干预;胃癌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胃癌术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纳入标准:(1)确诊为胃癌,并且接受手术治疗;(2)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且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3)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广泛性脏器粘连或远处转移者;(2)排除存在精神异常以及意识障碍者;(3)排除既往存在胃肠道手术史患者;(4)排除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女性。

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8~56岁,平均(42.0±1.3)岁;肿瘤分型:高分化10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20例;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进行床旁宣教,告知患者饮食原则和饮食顺序,即先进食流质饮食、半流质、软质、普食;责任护士则需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并告知其遵循少食多餐制的饮食原则,以高蛋白、易消化、清淡、高热量饮食为主;在患者出院前1d,给每位患者发放饮食指导手册,并留取联系方式,以利于后期随访。

观察组采用参与饮食管理:(1)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量表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比如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饮食指南手册。邀请每位患者阅读手册,并提出意见,将患者提出意见进行归纳,同时根据意见修订指南手册。给每位患者发放饮食指南手册,并告知其胃癌的相关知识以及院外相关注意事项、饮食要求等。(2)入院后组织患者进行有关胃癌的饮食座谈会或饮食讲座,每周进行1次,每次时间为45~60min,讲座内容包括:胃癌的用药方案、生活注意事项、饮食计划等,与患者和家属主动交流,并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掌握,鼓励患者讲述自身体会,并邀请康复成功者讲述成功经验。结合患者性格特点实施心理疏导,对于存在悲观倾向者,应避免谈论敏感话题,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照护,并与家属积极沟通,从而使患者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3)患者出院后,应采用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每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对患者饮食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并由2名护士负责对电话随访结果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饮食依从性、营养状况评分、血清蛋白水平、术后恢复指标、知识-态度-行为(KAP)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饮食依从性:选择本院自制的饮食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依从性,该量表一共包含11个条目,选择Likert5级评分法,其中0分表示一点也不符合、2分表示有一点符合、4分表示有些符合、6分表示基本符合、8分表示完全符合,由患者自评,总分为0~88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饮食依从性越好。

营养状况评分:选择PG-SGA量表进行判定,该量表包括2个部分,一部分为患者自行填写、一部分为医护人员辅助填写,包括5个部分,即体格检查、营养相关症状、营养相关功能、体质量、营养摄入等,其中营养状况良好得分<2分、患者存在中度营养不良为2分≤评分<9分、患者存在重度营养不良得分≥9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饮食依从性:

观察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饮食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544,19.338,12.712,P<0.01)。

2.2分析营养状况评分:

观察组胃癌术后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营养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004,3.336,3.985,P<0.01)。

2.3对比血清蛋白水平:

观察组干预后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均高于对照组,(t=2.977,3.362,16.771,P<0.01)。

2.4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2.883,14.026,P<0.01)。

2.5对比2组KAP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

2.6对比2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在临床具有极高死亡率,若治疗不及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主张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在术后由于肿瘤进展需求以及自身代谢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其能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的缺乏,增加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手术虽然对胃癌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容易损伤患者胃肠功能,同时放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易对人体造血系统功能以及正常机体细胞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使患者营养状态恶化。故此积极改善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对改善患者疾病预后以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以往临床中对于胃癌术后患者一般以常规饮食干预为主,但研究发现,传统的饮食干预缺乏针对性,且患者依从性较差,导致治疗无法顺利进行。而患者参与饮食管理是临床新型管理模式,其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术后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该项管理模式重视患者个人体验,并在管理过程中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参与饮食管理主要是指在饮食方案、饮食管理的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中,要求患者参与,不仅能够使患者在胃癌治疗进程中具有参与感,同时能够对饮食干预在肿瘤进展以及提升自身生活质量水平中的作用有深入了解,进而使患者饮食干预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以达到改善机体营养状态目的。研究发现,多数胃癌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不足,进而导致其产生恐惧和害怕心理,且对生活存在悲观和失望的状态,使患者出院后饮食依从性下降,并且营养状况也逐渐恶化。而通过开展患者参与饮食管理,通过结合患者性格特点,给予其不同方式开展心理疏导,比如关心、指导、安抚、同情等,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并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建立人生信念,使其饮食依从性得以提高。此外,通过在院外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进行院外健康教育,并告知患者需保证合理饮食,避免养成不良饮食习惯,保证生活方式的合理性和规律性。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饮食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参与饮食管理能够使患者树立康复自信心,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充分认知,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其自我管理效能得以提高,以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在营养状态评分中,观察组胃癌术后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营养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参与饮食管理通过邀请患者参与自身饮食方案的制定中,并通过多种形式(讲座、交流会)调动其积极性,使其负面情绪得以消除,提高饮食依从性所致,综上所述,参与饮食管理用于胃癌术后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同时能够提高其饮食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侯秀平, 黄姜芳, 林燕. 饮食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v.24;No.600(12):33-35.

  2. 赵天华. 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 人人健康, 2020, No.516(07):223-223.

  3. 熊瑛, 王丽, 李慧锋. 针对性饮食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 v.32(0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