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治疗中采用可吸收微型锚的临床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在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治疗中采用可吸收微型

锚的临床治疗效果

曹浩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可吸收微型骨锚应用于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研究时间跨度区间范围,抽选病例样本共48例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分析具体治疗干预效果。结果:48例患者经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8%,手指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对手指外观均满意。结论:可吸收微型骨锚应用于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关键词】手外伤;肌腱止点断裂;可吸收微型骨锚

手部肌腱止点断裂为临床多发手外伤,其中伸肌腱断裂为主要类型,此类患者手指Ⅰ区撕脱性骨折或合并伸指肌腱断裂,进而影响远侧指间关节间正常背伸,并形成锤状指畸形[1]。同时,部分患者受锐器切割伤等因素影响,屈肌腱止点产生断裂,此类患者数量略低于伸肌腱断裂。可吸收微型骨锚为临床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全新方案,关于其应用效果尚缺乏系统性评价与分析研究[2]。本研究汇总本院患者相关资料,研究并综合分析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的相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研究时间跨度区间范围,抽选病例样本共48例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全部患者均为切割伤所致指屈肌腱止点断裂,且对研究相关内容知情同意。总结并分析48例患者各项基础性资料,男25例,女23例,年龄区间范围值22-41岁,平均(31.58±2.9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3h-5d,平均(2.48±0.62)d。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本研究选用微型骨锚为微型植入组合件,可用于肌腱止点修复,其内部结构包括尖突2个,主要用于固定骨块结构中不可吸收缝合线及可吸收多聚乳酸材料,并配备植入微型骨锚手柄及钻头。

术中采用指根麻醉或臂丛神经麻醉,常规消毒上肢区域,利用橡皮条结扎指根部,也可在患者上臂区域设置气袖,以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如患者为闭合性损伤,需确定指屈肌腱止点断裂部位,并设置S形手术切口。如患者为开放性损伤,需彻底清创,适当延长伤口后进入。为便于手术操作,术中需采用克氏针将患者指关节固定于过屈曲位,完成操作后利用C臂机检查固定效果。肌腱断端区域充分暴露后,选择肌腱近端位置实施游离,使远端肌腱附着区域充分暴露。切除断端区域内瘢痕组织与污染组织,肌腱附着区域指骨利用钻头钻骨隧道,深度约5mm。利用手柄辅助置入锚钉,手柄与患者骨面保持垂直,确保铆钉尾端尖突准确在骨皮质深层组织中展开,如产生咔哒声,可评估为锚钉固定完成。将植入器拔出,远端区域缝线收紧,确保骨质中锚钉固定效果牢固。双针缝合线穿透锚钉孔区域,缝合肌腱组织,并在原位妥善固定。如患者为基底区域骨折,骨折块无法有效固定,需优先将骨块去除,后实施锚钉缝合处理。完成上述操作后实施止血,并对皮肤组织实施缝合,利用无菌敷料包扎切口,松解皮片或止血带。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间隔1d换药1次,14d后可拆线,4周后可见克氏针拔出,如患者合并骨折,可间隔5周将克氏针拔出。医师指导患者完成指关节屈曲运动,以加速关节功能恢复。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如患者屈指状态下指端存在过掌横纹,伸指正常,则评估为优;如患者屈指状态下指端存在达掌横纹,手指轻度欠伸,则评估为良,其他情况评估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615114eb720ac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


  1. 结果

48例患者经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8%,46例手指运动功能恢复良好,2例患者手指切口区域存在瘢痕及渗出,缝线少量外露,将缝线拆除后切口正常愈合。全部患者对手指外观均满意,手指畸形得到恢复。

表1 48例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n/%)

优良率

15

30

3

45(93.8%)


  1. 讨论

相关资料统计数据显示,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人体手部位置特殊,此类损伤可影响手指运动功能及外形美观度,导致之间关节无法正常背伸,并可引发锤状指畸形,为此需及时行对症治疗干预[3]

临床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常规方案为钢丝抽出止点法,该方案操作复杂,术后需多次换药,且需通过二次手术将钢丝抽出,可诱发多种合并症,患者耐受度偏低[4]。可吸收微型骨锚为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全新治疗干预方案,其主要优势为操作简便,手术耗时较短,可确保骨质与肌腱间的紧密连接,修复治疗整体强度较高。微型骨锚可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可避免钢丝抽出止点法引发的钢丝脱落及切割等问题。采用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术后关节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并可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

[5]

总结分析研究中的各项资料,48例患者经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8%,手指运动功能及手指外观恢复效果良好,可认为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分析可知,可吸收微型骨锚应用于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同时,本研究中流程设计等不够系统完善,缺乏同类型资料数据的横向对照性分析,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的相关机制仍需持续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范爱民,陈燕,何志,等.微型骨锚钉与钢丝抽出止点法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损伤的疗效比较[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1,35(1):46-48.

[2]卜凡玉,王进,强力,等.微型骨锚在急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8,41(5):497-499.

[3]施建辉,朱弢,章森桥,等.微型骨锚结合腱联合加强术式治疗Ⅱ型锤状指的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6):1054-1055.

[4]张斌,郭尔斐,徐建杰,等.微型骨锚钉重建指伸肌腱止点的临床效果及患者VAS影响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9):122-123.

[5]王昌义,萧志雄,温贤金,等.探究可吸收微型骨锚在腱性锤状指损伤治疗中的重建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9):321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