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探讨

/ 2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探讨

陈苗玉 1 程楠 2

  1. 柳州市工人医院 545005

2.广西脑科医院 545005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 本次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200份行胃、肠组织病理组化分析的样本纳入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份(质控后切片)、对照组100份(常规切片),进一步对两组检查质量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样本制片优良率为97.00%,与对照组的86.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较多,在实施质控后切片措施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样本制片优良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质控后切片;优良率


在临床诊疗工作来战过程中,病理检测作业的开展非常关键,在此项检测作业期间,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针对胃、肠组织病理组化分析的样本,其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应用的要求颇高,若未能加强质量控制,则难以保证样本制片的效果[1]。因此,本次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200份行胃、肠组织病理组化分析的样本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探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解决对策,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200份行胃、肠组织病理组化分析的样本纳入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份(质控后切片),样本来源100例患者,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跨度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54.8±1.2)岁。对照组100份(常规切片),样本来源100例患者,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跨度为37-72岁,平均年龄为(54.9±1.1)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针对本次纳入研究的200份待测样本,实施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处理,然后进行切片,将切片面积控制在(1.5×2.0)cm,一共切片200片;对照组100片实施常规切片操作,观察组100片则在质控后进行病理切片,严格按照切片规范流程进行。此外,在观察组质控干预及切片期间,需明确相关问题,及时处理,进而确保切片质量优良率。

1.3判定指标及标准

对两组样本制片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分为:①优:结构完好无损,可实现对阳性物质的准确定位,且背景无干扰,未出现非特异性着色、脱片等状况[2];②良:结构较完整,可对阳性物质准确定位,背景没有明显的干扰,且非特异性着色、脱片情况鲜少;③差:结构损坏、不完整,不能对阳性物质准确定位,且背景存在干扰,存在非特异性着色、脱片等状况;对两组样本制片优良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涉及的计数数据用百分比(%)代表,并用χ2检验,数据处理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此外,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样本制片优良率为97.00%,与对照组的86.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表1·两组样本制片优良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

观察组

100

80(80.00)

17(17.00)

3(3.00)

97.00

对照组

100

60(60.00)

26(26.00)

14(14.00)

86.00

χ2

9.187

P

<0.05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较多,若未能加强质控措施,则可能在样本制片各环节出现质量隐患问题。总结起来,具体问题及解决对策如下:

  1. 取材问题及解决对策。基于取材期间,选取的病例组织检验的病变位置体积不适宜,比如出现薄厚不均、组织变形以及坏死等。同时,在样本组织部位记载、描述方面有所差异,或描述样本不够详细,进而使制片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此外,基于检测期间,倘若取材之后没有及时处理,也会使制片质量受到影响[3]。因此,基于取材之后,需对样本进行合理处理,规范管理,进一步确保制片的质量。

  2. 组织切片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新鲜样本组织,经有效固定处理之后,才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若受到水解酶作用影响,引发组织自溶等状况,则会导致制片的质量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基于切除组织样本之后,特别是在手术中切除的病理组织样本,需及时放置于固定液内保持好,起到固定标本的作用。此外,考虑到染色剂会对染色效果产生不良影响,需及时更新染色处理试剂;针对采取苏木素着色样本,需以苏木素着色的能力为依据,对染色时长进行合理调整。

  3. 免疫组化试剂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实施期间,需确保各试剂质量的稳定性的基础上,才能够确保病理检查结果的质量。倘若试剂应用期间出现挥发问题,则会使纯度降低,进而使制片的效果受到影响,进而使病理检查结果受到影响。因此,针对免疫组化试验相关试剂,需做好按照试验说明书严格存放,并定期进行更换处理;同时,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需严格把控各试剂采购、配置、投入应用期间的质量,以相关标准流程为依据进行操作;针对不合格试剂,需拒绝使用,进而使制片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4. 染色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应用前,若质控工作落实不到位,则易引发染色问题,相关研究发现,受抗原修复影响,会使染色结果出现异常状况,其中修复不足是最鲜明的问题,在修复温度偏低或时间偏短的情况下,会使抗原修复不当,进而使无色片或假阴性片出现[4]。为了解决染色问题,有必要进行免疫组化抗原阴性与阳性对比试验,在设置对比分析组别的基础上,使检验标准的可信度提升,进而使制片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此外,还有必要对制片操作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制片操作的规范性,进而使染色质量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得到有效保证,最终提升制片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观察组采取质控后切片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切片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样本制片优良率为97.00%,与对照组的86.00%比较明显更高;由此可见,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较多,在实施质控后切片措施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样本制片优良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滑洋洋,龙安予,王玉.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2):132+169.

[2]林雪松.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101-102.

[3]赵绮莲.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9):141.

[4]王立山,车超,李占林,燕东阳,姜晓静.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