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临床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临床影响分析

霍欣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 200441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康复疗法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摇骰子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治疗,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组的METs,Vo2max/HR和Vo2max/k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肌供养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运动心肺功能

心脏是人体血液流动的源头,是人体能够维持日常生命体征的重要保障,而当这一器官出现故障时,就会导致新陈代谢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静脉回流也无法实现有效搏出,造成血液堆积,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心脏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感染、肺栓塞等其他疾病都可导致心力衰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威胁。目前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对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本文研究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接诊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对象在临床均诊断为心力衰竭。采取摇骰子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2-81岁,平均(59.35±5.4)岁。试验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 53-82岁,平均(61.9±5.7)岁。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控制心力衰竭病情,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进行心脏康复治疗。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如焦虑、恐惧、压抑等心理状态[2]。若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果发现患者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其及时进行纠正。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态、作息规律,为患者排除不利病情的因素。测量患者运动时呼吸、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指标,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量,开展科学的康复治疗,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对患者讲解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疾病发展过程与治疗措施。对患者强调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按时服药的意识。讲解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例如,熬夜、酗酒、、吸烟等,向患者说明这些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危害,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平衡饮食,减少高脂肪摄入[3]。根据患者的评估情况和合并症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坚持服药。指导患者定期复诊,再次评估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加强心脏康复治疗效果。

给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在治疗中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恢复。带领患者做一些有氧运动,例如关节活动操、弹力带操、踏车运动、哑铃操等。多种运动形式结合,增加治疗中的趣味性,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逐渐提高患者的运动承受力,循序渐进增加患者的心肺功能。在运动中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观察缓和的心率变化[4]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O max /kg)、最大氧脉搏(VO 2mm /HR)与代谢当量(METs)等指标的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6151158e95460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6151158e95460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分]

组别

VO max /kg

VO 2mm /HR

治疗后

治疗后

实验组(n=40)

17.64±3.16

11.30±2.04

对照组(n=40)

13.46±3.69

8.26±1.60

t值

5.442

7.416

P值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代谢当量(METs)比较分析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代谢当量(METs)比较分析见表[6151158e95460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分]

组别

例数

METs治疗前

METs治疗后

实验组

40

7.13±1.26

9.88±2.04

对照组

40

7.26±1.34

7.96±1.62

t值


0.447

4.661

P值


0.656

0.000


  1. 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最终都会发展为心力衰竭,该病主要发病群体是老年人。心力衰竭主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咳嗽,严重者还会引起心肺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在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建议患者多卧床休息,是十分不利于患者恢复的。临床上对心理衰竭治疗还是以药物抗衰竭为主,对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不高。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在治疗中仍应重视改善心功能,在控制病情的同时要加入心脏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提高心储备功能[5]。为心脏减轻负担,提高心肌收缩能力,进而增加心脏的排血减量,加速静脉血液排出速度,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使患者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

从本文研究来看,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O max /kg)、最大氧脉搏(VO 2mm /HR)均比对照组高,代谢当量(METs)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病人来讲,心理康复治疗对其有重要意义。在治疗中,患者血液的代谢能力会得到极大程度提升,便在摄氧量方面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确保患者心肺的运动能力与代谢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健华,梁伟杰.持续运动康复方案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7):1066-1068.

[2]胡慕春.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311-1312.

[3]李颖,陈铎.心肺运动测试指导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1):56-57.

[4]高玉军,武会志,于海侠,等.心脏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3):27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