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耳源性眩晕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浅谈耳源性眩晕的护理体会

甘海青

青海省人民医院 810007

摘要:目的:分析耳源性眩晕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耳源性眩晕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6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案,46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对比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眩晕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5.65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0.87%,实验组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7.1±1.6)快于参照组(10.6±2.0),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96.6±1.2)对比参照组(88.3±3.6)也更高,二者数据比较P<0.05。结论:在耳源性眩晕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其健康知识掌握度、增强其健康意识,并可加快病情好转,优化了临床护理效果,积极改进不足之处,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也会因此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关键词:耳源性眩晕;健康教育;护理;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


引起眩晕发作的疾病很多,有内耳前庭器官疾病,也有中枢性疾病等。其结果在客观上将表现为平衡障碍,主观感觉则眩晕,表现为姿势及步态平衡障碍,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向一侧倾斜或偏倒感、不稳定感、行走时蹒跚。针对耳源性眩晕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选择应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妥善解决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非常必要且关键。实现了耳源性眩晕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护理工作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特意研究了健康教育在耳源性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及影响,总结报告内容如下,希望能为其他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耳源性眩晕患者9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的19岁,最高年龄为67岁,中位值为(47.3±6.3岁);病程在2-11年之间不等,中位值为(3.6±0.5)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n=46),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眩晕种类等方面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展开此次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护理措施,包括用药输液、注意事项告知等。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疾病知识讲解: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耳源性眩晕的病因、症状、诊断依据、危害性、治疗方案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有个正确认知。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在院内多组织耳源性眩晕的健康讲座,以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叮嘱患者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声光刺激,也不要突然转动颈部,或长时间的低头或仰头[2]。让家属为患者准备适合患者的专业垫枕,当头颈部压下后,与患者的拳头高度接近,或稍低于拳头高度即可,有助于改善睡眠治疗。

心理护理指导: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眩晕程度及发作时间的长短,疗效和经济的情况,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活动,实施相应的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以积极的思想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护士要主动热情,心情舒畅,微笑,表情自然与患者交谈,必要时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包括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肢体语言。心理学家指出:信息交流=7%语言+38%语调+55%面部表情。重视首因效应,所谓首因效应,即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的效果,第一印象是在与他人首次接触时根据对方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等所做出的综合判断,留给患者一个信赖的好印象,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不能单纯依靠药物,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一些学者强调情绪和疾病持续时间的影响致使眩晕患者在很长时间内感觉不舒服,同时认知以及情绪也可影响平衡和改变患者的运动策略,从而推迟前庭功能正常的代偿过程。

药物指导:为患者讲解药物知识,包括药物名称、作用机制、用法用量、不良反应预防等,叮嘱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私自加减用量,更加不能自主服用未经医生允许的药物。

饮食指导:饮食方面,要告诉患者选择清淡、营养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易过敏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及蔬菜,多饮水,并要保持大便通畅,督促患者要戒烟戒酒。

放松训练指导:为患者解释坚持放松训练的重要性,先引导其取仰卧位,下肢分开,双目轻闭,保持呼吸匀称,并默念“放松”,进行全身肌肉放松;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之后自然屏气,与此同时进行自我暗示,放松身心,也可进入微眠状态。每次训练时间以15min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睡眠、休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继续服出院带药,不适随诊。

1.3观察指标

1.3.1健康知识掌握度: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问卷,共包含25题,总计100分。得分在85分及以上者为掌握;60一—84分者为部分掌握,不足60分者为未掌握。健康知识掌握度=(掌握例数+部分掌握例数)/总例数×100%。

1.3.2眩晕症状消失时间。

1.3.3护理满意度评分:在患者出院时,由患者对在院期间的护理服务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为工具,对计量资料(x士s)、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与值来验证,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价值。

2.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5.65%,高于参照.的60.87%,组间比较P<0.05;见表1。

615117cf89d26_html_1515f8927449143f.png

2.2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消退时间(7.1±1.6)快于参照组(10.6±2.0),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96.6±1.2)与参照组(88.3±3.6)比较也更高,组间比较P<0.05;见表2。

615117cf89d26_html_64e52896c14a83a1.png

3.讨论

耳源性眩晕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疾病,该疾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各个性别中。耳源性眩晕属于发作性眩晕类的疾病,通常表现在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伴有呕吐、恶心以及面色苍白等表现,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出汗、迷走神经刺激等情况,并发生水平性的眼球震颤。通常情况下一次发作的时间比较短,患者会感觉到自身旋转或是物体旋转,在行走中可能出现倾倒或是偏斜等情况,在发作中患者神志清醒。耳源性眩晕在临床中以对症治疗为主,虽然有效但由于疾病特殊,具有治疗意外风险性,大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为此要辅以护理干预,既能够降低治疗风险也能够提升护理依从性。我科主张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健康疾病知识讲解、心理健康指导、药物及饮食指导、放松训练指导等,帮助患者对耳源性眩晕有个正确认知,并使其保持身心放松,能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也充分体呈现出了健康教育的开展价值。

综上,为耳源性眩晕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加快病情好转具有显著帮助,并可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秀.健康教育在耳源性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全科护理,2019(07)

[2]李建伟.耳源性眩晕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9(21)

[3]张岚.眩晕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J].健康必读,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