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纤维化性胸腔积液运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结核性纤维化性胸腔积液运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的效果

袁宝春

淮安市淮安医院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判断尿激酶对结核性纤维化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针对结核性纤维化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40例样本均抽签分组,设置名称为实践组、一般组,组内有20例样本,前者注入尿激酶,后者注入强的松龙,治疗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5月,观察恢复情况,整理有效率。结果:用药前胸膜厚度、蛋白质检验无差异,P>0.05。用药后胸膜厚度、蛋白质检验有差异,在实践组比一般组低,P<0.05。积液治疗有效率在实践组(100.00%)比一般组(80.00%)高,P<0.05。结论:尿激酶可降低胸膜厚度,提升积液清除有效性。

【关键词】尿激酶;治疗价值;有效性;胸腔积液

胸膜腔存在间隙,一般情况下会有少量液体能防止呼吸造成的胸腔干燥情况。肺炎、胸膜炎等病变出现后,常会增加积液量,会压迫到其他胸腔器官[1]。胸腔积液类型多样,其中结核性纤维化性较常见,既往治疗重点为抗结核及抽液。但研究指出,结核性病变会增加各患者的纤维蛋白,在进行相关治疗时有积液粘稠情况,增加抽液难度。而治疗被耽误后,会增加瘢痕组织,加重脏器损伤。尿激酶被应用在治疗方案中,作为蛋白水解酶,可分割纤维蛋白,可防止蛋白凝固,能改善积液粘稠情况,增加抽液顺利度,保护脏器组织[2]。基于此,研究纳入40例结核性纤维化性胸腔积液者,旨在调查治疗期间尿激酶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结核性纤维化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40例样本均抽签分组,设置名称为实践组、一般组,治疗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5月。实践组:20例,病程经整理后为8-40d,均数值(24.59±3.18)d;13例女,7例男;年龄经整理后为20-58岁,均数值(39.15±1.89)岁。一般组:20例,病程经整理后为9-41d,均数值(25.33±3.72)d;14例女,6例男;年龄经整理后为21-59岁,均数值(40.40±1.25)岁。组间无差异,P>0.05。

入组原则:符合结核性纤维化胸腔积液鉴别标准;签署同意书;此前未行积液治疗;对尿激酶不过敏;研究经委员会审核通过。

排除原则:存在胸腔穿刺禁忌症;哺乳妊娠者;既往有胸腔积液史;凝血障碍者;对抗结核药物过敏。

1.2方法

样本均行引流治疗,经超声引导观察积液情况,掌握积液分隔、范围后,选择穿刺位置,消毒后注射利多卡因,准备导管针,在实时超声下穿刺,若观察到液体可插入导管针并退出,固定导管,连接引流袋,在患者耐受度下调整流速,可保持在60mL/min,各患者治疗期间初次引流量需在600mL以内。完成后一般组注入强的松龙(H33020824),混合氯化钠溶液,两药物剂量为5mL、10mL,准备完成后向胸腔注射。实践组注入尿激酶(H20113006),同样混合氯化钠溶液,两者剂量为10万U、20mL,可根据积液情况调整剂量,最终控制在20万U、40mL以内。注射后行体位调整,增加药液和胸腔的接触面积,注射1d后,重复引流给药操作,超声检查中未发现积液即可。

1.3观察指标

恢复情况需测定胸膜厚度,同时统计积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各指标需在用药前后测定。

有效率,(1)可观察到积液被全部吸收,超声检查期间未观察到粘连情况,也未出现胸膜肥厚症状,为显效。(2)可观察到积液被大幅吸收,仅有轻微粘连情况,未出现胸膜增厚情况,为好转。(3)未观察到积液吸收,有严重粘连情况,为无效。

1.4统计学计算

P<0.05,积液治疗有意义,经t检验胸腔积液恢复情况,经X²检验积液治疗有效性,SPSS24.0为计算工具。

2.结果

2.1恢复情况

用药前胸膜厚度、蛋白质检验无差异,P>0.05。用药后胸膜厚度、蛋白质检验有差异,在实践组比一般组低,P<0.05。

1恢复情况

组别(n=20)

胸膜厚度(mm)

蛋白质(g/L)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实践组

5.03±1.12

1.69±0.47

53.96±3.51

41.08±1.99

一般组

5.11±1.07

2.83±0.61

53.17±3.94

46.72±2.46

t

0.2310

6.6205

0.6695

7.9715

P

0.8186

0.0000

0.5072

0.0000

2.2有效率

积液治疗有效率在实践组(100.00%)比一般组(80.00%)高,P<0.05。

2有效率

组别(n=20)

无效(n)

好转(n)

显效(n)

有效率(n/%)

实践组

0

5

15

20(100.00)

一般组

4

6

10

16(80.00)




4.4444

P




0.0350

3.讨论

结核性纤维化胸膜炎在现阶段有高发生率,病变后常有胸膜粘连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胸膜增厚情况。炎症出现后,会增肌机体刺激,初期有胸膜水肿情况,病变过程中会不断渗出纤维蛋白,增加患者胸腔积液情况。肺癌等疾病进展期间,会增加渗出,改善液体重吸收情况,也会有胸腔积液表现。此类胸腔积液在病变过程中,常刺激到胸膜表面,增加纤维素沉积,降低淋巴管通畅度,降低积液吸收速度[3]。研究证实,纤维化胸腔积液病情较复杂,存在高纤维蛋白情况,常增加纤维细胞增殖,增加积液粘稠度,不利于彻底清除积液。积液若持续未得到治疗,可能出现分隔、粘连情况,压迫到胸腔器官,有脓胸、钙化情况,可诱发通气障碍,增加治疗难度。既往多行强的松龙治疗,但对于胸腔积液的清除仍有不足。当前尿激酶得到重视,经胸腔注射后,能在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发挥作用,可加速纤溶酶的转化[4]。注射后,蛋白酶能发挥水解机制,可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小肽细胞,而此类细胞有可溶性,能降低积液粘稠程度,帮助各患者彻底清除积液。尿激酶在对应使用后,能降解分隔、纤维结构等,可改善淋巴管通畅性,药物在注射后经体位调整可全面接触胸膜,可恢复胸膜血管,提升积液引流速度。尿激酶治疗期间,能改善胸膜吸收情况,可强化积液吸收情况,此过程中能阻止炎性物质扩散,利于改善胸腔炎症,控制积液生成量,加速积液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尿激酶注射后,仅需15min即可达到峰值,能大幅降低纤维蛋白,可改善积液粘稠情况,提升引流顺利度,且药物注射后不会蓄积,可预防脏器损伤。而治疗期间所使用的连续引流措施也有显著价值,可降低纤维蛋白,能改善各患者的胸腔压力,利于控制渗出情况[5]。在尿激酶辅助治疗下,能改善胸膜增厚情况,也能逆转粘连情况,在高有效率下,能提升胸腔积液者认可度。

综上,尿激酶可降低积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能提升积液清除顺利度,保持高清除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姚冉,吴开怀.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21,33(1):119-121.

[2]于丹,刘宁.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138-139.

[3]黄华,张中,姜欣,等.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6):1-4.

[4]刘俊.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11):1359-1360,1362.

[5]黄毅,薛莲,李维,等. 超声在尿激酶注射溶解结核性胸腔积液纤维分隔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