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3

湖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陈英姿

中共沅江市委党校


摘要:随着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实施以来,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二者既相互制约,又彼此依赖,相互推动。文章从二者的辩证联系入手,分析两者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湖南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高等教育可以为区域性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智能支撑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占有和递增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因而对人才占有,成为地区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各专业技术人才,它通过对教育理念、课程形式、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变化和改革,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热情,为学生走入社会进行创造性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基础。

2.高等教育推动知识与技术创新,促进了区域性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与转变


高等院校既聚集了一大批具有相当丰富学术成果的专家、学者,也聚集了高水平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机构,能够向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及个人或社会团体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顾问咨询与服务,实现信息的公开分享与综合应用,高等教育产业化则更是显示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功能。

()区域经济支撑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1.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影响高等教育工作

目前,国内整体性的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的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健康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地方政府和财力的大量支持,高等教育若是没有自己所属的区域性政府和一个地方社会资金以及财力的大量支持,其发展将很可能就会因此而受到限制与影响。

2.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影响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

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是由于与经济结构、科技结构有着紧密联系,而不同区域性经济、科技结构则需要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区域经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结构的优化,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及培养的层次。



二、湖南省高等教育现状


年末共有普通中等院校114所。研究生本科教育应届毕业生2.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应届毕业生37.6万人,发放高校国家优秀奖学金、助学费(应届本专科生)17.2亿元,资助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届本专科生)77.9万人次。

12020年各级学校招生、在校及毕业生人数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招生人数

在校(学)人数

毕业人数

绝对数

比上年

绝对数

比上年

绝对数

比上年

(万人)

增长(%

(万人)

增长(%

(万人)

增长(%

研究生教育

3.5

15.9

10.2

9.3

2.5

15.9

普通高等教育

48.9

7.2

151.0

7.3

37.6

3.9

成人高等教育

28.3

16.7

55.5

18.7

19.1

42.8

资料来源;2020年湖南省教育统计公报


三、湖南省在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办学模式缺乏个性

学校管理模式是否个性化取决于其是否能够真正满足该地区经济发展对高级智能和包容性元素的需求。它是反映于所属的学校范围,专业的设置以及人才的培养等各个方面。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正朝着自己的办学战略方向发展,奉行瞄准大、综合、一流的目标,没有结合社会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不考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实际教学水平,盲目模仿或追求完美,热衷于开设热门专业,带来的后果只会浪费教学资源。


2、专业设置不合理

湖南省内高职院校在学科和专业的分配上,重复性比例相当高,专业趋同导致了对教育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而社会短缺而成本相当高的专业供给却严重不足,如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新专业。还有些专业还只是停留在上个世纪,已经被淘汰。而在一些地方城市经济的转型中,所需要的新学科、新专业群尚未形成,导致了从事该领域行业的专门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特别是对理工类院校,应用类专业在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特点,加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意识。

3.空间布局不均衡

湖南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区域性差异,这与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有关。从高等教育的分布情况来看,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分布于地级市的主要都是一些师范院校或者由专科升级为"学院"的高等教育学科院校,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严重限制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均衡发展,更不利于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与以当地特色产业和文化作为主要支撑、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等迫切需求有所违背。

4.高校科研与区域产业融合性差

由于高等院校的教育科研和教学以及服务于社会的分离,导致了当前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并不显著,大学和企业之间也缺乏紧密的交流和合作,教育的优势未能真正转化成为具备科学技术、人才优势这一事实。同时受到我国学校政策机制及职称评定的影响,大学教师的研究动机仅限于论文和成果,而很少关注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导致科研主题的选择上,忽略了市场导向的作用,仅仅只是对学术价值和意义的单方面追求,与地方经济相分离。


四、实现湖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完善地方教育体制改革,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1.构建多元化的参与制度

除了为本地大学提供经济支持外,政府还应加强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建立和改善当地大学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纽带、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密切合作。可以尝试企业与大学之间的定期对话,为高校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对口教学,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另外,企业专业人员也可以来高校开讲座或兼职授课,高校教师也可以去企业挂职锻炼,实现双向互动,多元化参与培养人才。


2.促进内部制度改革与认识体系改革

积极完善和促进大学内部制度改革和认识体系改革,制定"双一流"建设的供应对象,供应方式和供应管理的具体供应政策,刺激大学的办学热情,增强大学的生命力和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性为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新动力。制定湖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对学科的管理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人才培训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起优势特色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同行评审考核制度,实施高水平学科的动态调节机制,健全由任务牵引的专业人才招聘和流动机制。


()适应地方性的区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了高校专业结构

1.优化高专业机构,针对性培养人才

要大力支持和促进我国高水平的民办高等教育院校的发展。统筹开展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的建设。立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与战略要求,完善了重点学科的建设制度,凸显了一流学科团队的建设,深化了对学科的管理、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及人才培训机制的改革。构建优势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同行评审考核制度,实施对较高水平的学科进行动态调节的长效机制。

2.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鼓励高校与相关科研院所、企业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双向互补,鼓励校企合作,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创新型教育。充分借鉴了企业化经营运作方式,强化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衔接,并且要加快地区性、行业化的职教学科集团。推动各行业、公司、职教集团的合作,建立了行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预测及就业情况的定期公示和发布机制,为职业院校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结构和培训,有利于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加强优质高教资源的扩散,适应地区经济发展

在省内开展一些重点高校对其他地方高等院校的学科对口扶持试点项目,采取省内各大高校之间的互聘、沟通等方式,共享最好的优质教师资源。同时要注意加强重点高校和其他地方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比如说重点高校要对其他地方的高职院校进行学科建设帮扶。此外,地方性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帮助重点高校研究生提供地方经济社会变化的研究条件及其所需要的应用类技术。同时,对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进行定期的教学和培训,给予一定上的财务倾斜,适当地提高其教师的待遇,提升其师资力量和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发展区域性经济,以带动我国高等教育程度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中国的实证分析及策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3,(9).doi:10.3969/j.issn.1008-3855.2003.09.013

[2]凌宏彬,范伟军,梁祥君.强化服务职能助推安徽崛起-进一步推进安徽省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6).

[3]陈红玲.试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

[4]代玉慧,孙建三.安徽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2).

[5]2020年湖南省教育统计公报

http://www.hunan.gov.cn/hnszf/zfsj/tjgb/202104/t20210412_16465886.html

陈英姿,女,1985年,学历:本科,助讲,中共沅江市委党校,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6151543cea4f8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