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探析

吴涛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陕西地建滨江新城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湿地在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构建良好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湿地公园建设也在初步开展。但由于对湿地缺乏正确的认识及理论指导不足等因素,导致湿地公园建设滞后,湿地未实现合理利用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湿地生态效应的有效发展,也阻碍了城市生态绿化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大自然中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加强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和恢复探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恢复措施

引言

湿地公园是指在湿地上建造的具有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欣赏价值的旅游休闲场所。采取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能够保持湿地公园中生态系统的良好运作,践行可持续发展。提高湿地保护与恢复效果,有助于湿地公园建设水平的提高。在建设湿地公园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湿地保护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提高具体维护工作的落实力度。同时,采取湿地恢复措施,能够减少污染、破坏对湿地环境的影响,从而全面提高湿地公园的整体环境建设质量。因此,应深入分析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措施,以寻求更好的公园建设方案,确保湿地生态环境的维护效果。

1湿地公园的概述

相较于普通公园,湿地公园功能复杂,例如,保护珍稀物种栖息地及保护生态环境等,而建设湿地公园能明显减缓湿地退化速度。同时,湿地保护效果与湿地公园布局的合理性及管理的科学性存在密切联系,能向生活于湿地周围的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满足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要求。湿地能调节区域气候,而建设湿地公园能改变区域生态环境,并且绝大多数湿地公园往往处于水源地附近,能有效保护区域内水资源及周围生态系统。此外,湿地公园社会效益显著,例如,湿地公园中组织旅游观光或举办知识普及活动等,能增加更多旅游收入,提供若干就业岗位。

2建设湿地公园过程中的主要保护措施

2.1创造荫蔽条件、构建繁殖巢、营造生境岛

在设置生境岛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尽量选择离湿地岸边较远且人烟稀少的位置。与此同时,应该将生境岛划分为疏水区和亲水区,并在亲水区设置滩涂。在构建湿地公园繁殖巢的过程中,由于鸟类品种多且习性不同,技术人员应该以其习性为基础,对繁殖地点进行选择,并将人工巢穴安放在相应的位置,使鸟类的繁殖得到保障。研究表明,如果环境受到噪音污染会使湿地鸟类的活动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为了减少噪音污染,技术人员应该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相应的噪音缓冲带,通常选择乔灌木作为噪音缓冲带。通过减少噪音可以使鸟类的日常活动得到保障,使鸟类能够健康生长。

2.2健全湿地保护条例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条例是湿地保护工作实施的基础依据,起到约束周围人类活动的作用,能够避免破坏湿地环境行为的出现。因此,应将健全湿地保护条例作为公园建设中重要的湿地保护措施,以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首先,应明确湿地的定义,并将人工、自然、间歇性、永久性的水域地带和沼泽地带等湿地类环境均纳入湿地保护范围内,具体标注出湿地的认定标准,提高保护工作的准确性。其次,应强调以自然维护保护为主、人工维护保护为辅,避免过多的人工维护影响生态平衡,保证湿地的保护效果。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将重点保护的植被、动物纳入保护规划中,同时明确负责部门的宣传教育、巡查管护责任,以加强湿地保护力度,提升湿地公园建设水平。

3湿地公园修建中对湿地的恢复措施

3.1基质恢复

关于湿度公园的基质复原主要利用表木防护的利用、地形塑造、回填覆盖以及底泥污染物清理的生态治理,从而将湿度的地形、地貌加以改良。通过建立开阔的水域、河流片段和沼泽来营造或恢复适宜湿地生物栖息环境。地形塑造:对由于地势而引起的起伏的基底十分容易受侵蚀或是沉积的地带,可以利用削高填低或是挖低填高等方法,将其外观形态进行改良,进而创设出丰富的湿地生境、营造丰富的湿地景观提供有力的条件。表土的保护:对基质条件好的湿地区域,在开工前,将表土剥离,很实用适宜弟弟植物生长的表土来覆盖,并把原有湿地植物生产的表土单独堆放,在施工完成后运送到原味或者是利用在别的土壤条件差的湿度地区中,从而将湿地区域的质量保持有整体性获得发挥与利用。回填覆盖:如果湿地十分薄或者是缺少湿地植物种植土的地带,可以利用分层、种填坑、种植槽或是种植带的方法,回填上不同厚度的基质进而满足不同生长环境植物需要的条件,发挥基质的理化特征,起到复员湿地基质的作用。底泥污染物的清除:对有内源污染物的湿地地区,可以使用人工挖掘或者机械清除的方法,依靠基质内源性污染物的需要,来确定基质的清楚清除深度,从而起到去除基质污染、创造湿地植物、栖息动物与微生物适合的生存环境的目的。

3.2植被恢复

湿地公园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可以将湿地公园植物分为水质净化区、湿地边界以及湿地植物带3个区域进行恢复。在对湿地植物带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应该以常水位为界限,通常应在出露滩地植被带种植低矮植物,在常水位以下位置种植高大植物,在滨水带种植湿生灌木类。在对湿地边界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应该在护岸植被带地区种植灌木,在隔离带区种植高大的乔木。在对水质净化区进行恢复的过程中,通常应该选择具有较强去污能力的植被;应将片状植物种植在浅水区,便于净化带的构建;而在深水区则应种植利于恢复沉底湿地的植被。

3.3岸坡恢复

在实际恢复过程中,结合湿地水位动态变化,综合考虑水陆交接区域植被分层及自然演替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岸坡恢复设计方案。与其它恢复措施相比,岸坡恢复不得脱离生态砖、植物、石块及木桩等材料的支持。例如,以木桩护坡为例,于湿地岸边斜坡处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尽可能将木桩成排垂直于水平面,且密切嵌入斜坡中,大大增强湿地斜坡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滑坡或塌陷等自然灾害。以石块护坡为例,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岸坡,根据水流冲刷能力的差异性,于湿地岸坡各个区域放置重量或形状不同的石块,充分发挥散抛石块或石笼护坡的作用,甚至可于临近水边区域下层铺装碎石,且于上层铺装粒径较大的块石,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岸坡恢复及预防流水冲刷的效果。

结语

我国对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工程一直在进行着,湿地公园建设的合理规划和科学保护无论从生态还是经济的角度上来讲,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是有益的。它能够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推动湿地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人类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选择。然而,对于湿地公园建设,我们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保护与恢复理论,这仍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杜煜文.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3):75-76.

[2]王凯红.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8):44-45.

[3]乔亚峰,李卫红,张豪峰.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J].现代园艺,2020,43(3):119-120.

[4]王保忠,田毅.汉江湿地生态保护植被恢复方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0(1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