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 提高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探索有效 提高效率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王宏宇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中心小学 江苏 盐城 224171

引言:在当前“双减”政策指导下,“减负增效提质”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特别是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效果发生了明显改观。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的现象。比如说:课堂多了新颖、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却丢了课堂最宝贵的东西——有效性。所谓课堂有效性教学,就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如何学得会,学生的能力怎样得到确实的提高。反观无效课堂,犹如一杯白开水,学生学而无味,长久处之,必然无快乐而言。身心受到伤害。说话说:农民的快乐凭借秋天的收获;工人的快乐寄托工资的高低;科学家的快乐依靠研究成果;那么一个学生的快乐,应该建立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一种幸福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与实践有效性教学,现在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情境  趣味性  有效性  梯度性
  (一)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一句话足以证明情境对于整个课堂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可以让学生的思想经过准备以后,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当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时候。那样的课堂怎么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呢?我觉得有以下一些做法:
  1、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情境导入除了考虑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已有的行为水平,还要考虑学科特点,简单点说就是要有数学的味道。不能死板硬套。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适时应用,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讲授圆这部分知识时,可让学生带着圆的物体过来,比如说:硬币、圆纸板、茶杯盖,自制的铁圈。让学生看看所带的圆有何特点,相互说说并有效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圆知识的理解。
   2、趣味性
  由于小学生的特点所决定,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是特别的深刻,理性也不够强,情境的生动性显得尤为重要。能不能让学生兴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感到轻松愉快,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学生学而无味,比较枯燥,这个时候我叫三个同学上来表演,一个学生站在中间不动,另外两个学生分在两头,听老师指令,同时前进,乃至相遇,再行走。这样的活动,学生个个参与进来,力争当小主人,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探究活动的有效实现
  数学课堂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如此才能在有限的实践和空间中,实施探究学习更加有效。
  1、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有效组织。有没有生动活泼的情景,有没有耐人寻味的材料,能不能诞生新颖别致的问题的关键。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所提供的东西,无动于衷,激不起心中的波澜,不能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样的课堂谈何体现有效性,探究活动在当下数学课堂历史不可或缺的,但是活动的开展是个人独立钻研,还是小组合作以及全班交流,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一切都仰仗教师的调度安排。不同的课堂,课堂中不同的环节和内容,探究的方式是不同的。只要有利于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我们都应该坚持。另外,课堂上教师的热情参与,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和最后成果所表现出来的宽容欣赏态度,也是不可忽视的。
  2、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精华被吸收过来了,糟粕也去掉了,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被引入课堂。通过实践检验,我们发现,新的学习方式的确发挥了极大的效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更多的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点缀放在课堂上,有人听课就用用,没人评价就走与形式,学生从中没有多大收获。所以教师应该恰如其分的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学习效益。
  (三)、巩固练习的有效体现
  1、练习要有“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 练习要具有“味”
  练习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练习题要尽量避免单调乏味,呆板严肃的缺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有“味”的题型,使学生做起来不再感到沉重和紧张,这是学数学的乐趣,也是学数学的一种文化内涵。同时,教师热情激励的语言,富有情趣的内容,皆会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挑战。
  3、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习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5、练习要有“开放性”
  《数学课标指出》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习题设计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经验出发,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才能焕发数学习题的时代气息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的设计一些开放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得调控,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作为教师只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标尺,并能做到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上探索出各具风格的新路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乃至高效。

参考文献:


1、(美)加里.鲍里其:《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2、肖成全《 有效教学》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