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X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延长油田 X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代刚 盖思明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监督中心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建立综合评价特征模型的方式建立延长油田X区块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分级方法。首先,通过从30项参考评价指标中筛选确定5注水评价指标,利用现场数据结合经济评价指标、地质静态数据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最终利用专家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分级标准。该方法现场应用效果较佳,耦合性较好可较好解决高含水区注水效率较低问题,从而提高油田综合开发效益。

关键词:定量综合评价;注水开发效果;效果评价;开发效果评价

0.问题提出

X区块属于延长油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资源匮乏,地面开发条件及环境恶劣[1]。该油田主要开发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的延9低渗透油气藏[2],油井产量低,投产后稳产期短[3],目前油藏开发主要以注水开发为主[4],经过长时间的开采,油藏天然能量严重不足。2015年后,X区块通过整体补救性注水开发,取得一定增油效果,但区块内不同井组开发动用情况差异性较大,地下有效动用情况以及如何利用生产资料快速有效评价注水开发层系开发效果亟待进一步落实。

1.参考评价指标

虽然单项指标的评价实用、可靠[5],但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更能反映油藏注水开发系统性的特征,是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6]。本次研究首先综合筛选30项注水开发相关评价指标[7]

1.1表征注水质与量的特征指标

本次研究选取可表征注入水质与量特征标志包括;水质达标率、腐蚀速率、资料保全率、洗井周期、注水压损、检管周期、压力保持率、注采比、开井率、注水时率、措施有效率、注配率、重补等增注措施。

1.2表征“有效及精细注水”指标

本次研究选取可表征注入水质与量特征标志包括:分注合格率、水驱采收率、分注率、自然递减率、水驱控制程度、单井日产稳率、注水系统效率、水驱指数、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综合递减率、耗水率、存水率、监测完成率、油层利用率、含水上升率、油层动用程度、多向受益率、注采对应率。

1.3指标优选

依据目前油藏开发阶段,根据实验和现场生产实验,以及开发过程中表现出地层特性

最终选取油层动用程度、注采对应率、多向收益率、分注率、含水上升率5个指标从地质、工程、经济三个维度综合评价注水开发效果。

2.建立特征模型

特征模型是一种描述指标特征的模型,其主要目的是将理论规律、统计规律、技术要求等描述转换为对特征的数值描述,特征模型包含3个要素,分别是指标的数值值域变化范围、不同含水阶段指标数值变化规律以及指标分级区间定义。

2.1确定权重

确定权重系数及权重系数综合算法是多项指标综合评估算法的基本问题。并且注水问题是工程问题和地质问题综合复杂问题,指标间存在一定非线性关系,传统意义的数学方法很难正确反应指标的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主要通过井场实验,从地下砂体连通角度出发,动态生产数据结合静态地质数据确定注水系统各指标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为X区块A19井组综合注水开发效果评价过程。

1 A19井组综合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权重系数表

评价指标

指标得分

权重系数

油层动用程度

2

22.3

注采对应率

1

12.6

多向收益率

3

16.7

分注率

5

24.2

含水上升率

4

24.2


2.2综合评价

将以上30项指标分值相加即可得到某井组的综合分值。即为评价对象的定量化综合评分,也就是该井组注水开发区块效果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分满分为100,当输入指标得分后,综合评分为60分以下,认为该井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一般;当输入指标得分后,综合评分为60-90分,认为该井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良好;当输入指标得分后,综合评分为90分以上时,认为该井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优秀。当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不理想时,可根据评价指标中指标得分和现场具体情况进一步调整。

3.现场应用

应用该方法设计延长油田X区块注水开发定量化评价软件,实现对注水工程全过程监管。如X油田 A19 井区为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自 2010年-2012年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逐年降低,2012-2015 年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又开始逐年增加;2015年自然递减 18.7%,综合递减 10.0%;20165 年自然递减 33.1%;综合递减 33.1%。这说明该区的地层能量在降低,压力保持降低。

通过应用定量化评价方法分析发现,A19井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分值为65.02,处于“良好”水平,主要原因是有效注水效率较低,开采层段并未有效注水;本次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对症下药,实施转注、体积压裂、投补孔完善等系列措施,局部压力变化较大,但是及时加强人为实时监控,实时增加压力,保持区块整体地层压力水平。并且加强了测调技术攻关提高分注合格率,注水开发效果大幅提升,井区综合评价得分由65.02升至83.5。同样,评估后部分井组开采方式采用适当放压生产和间歇式生产,科学合理地开采油田,实现井组和油田的合理开发。

4.结论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科学评价当前注水开发层系开发效果,针对其中效果较差部分井组,采取现场优化参数,注采井网调整,间歇注水,合理注水周期等工艺手段,有效解决部分区块产量递减过快、含水上升、注采比不合理等问题。不仅提高产量,深化地下认识,同时落实降本增效,提升油田综合开发效益。

参考文献:

[1]华蓓,穆龙新,翟慧颖,陈亚强,李茜瑶.基于雷达图法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J].科技通报,2017,33(02):56-60+85.

[2]杏毅.延长油田Y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08):100-101+111.

[3]支龙飞. A17区块长4+5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7.

[4]陈汶滨,赵明,蔡明俊,潘红,倪天禄,罗波.基于指标特征模型的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定量化评价[J].石油学报,2016,37(S2):80-86+111.

[5]殷嘉伟,赵学思,凃兴平.延长油田注水开发产量下降原因分析与认识[J].辽宁化工,2020,49(10):1323-1324+1327.

[6]赵习森,畅斌,张佳琪,解伟,赵丰年.密井网条件下不同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研究——以延长油田双河区块为例[J].非常规油气,2016,3(06):60-65.

[7]马勇军. 低渗低压低丰度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