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4


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实践探索

麻帅1,张桂芬2(通讯作者)

( 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东省 深圳市 518055

2.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学生工作部, 广东省 深圳市 518055)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至今,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民法典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供给、主体供给和资源供给,民法典颁布实施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理论指导,以民法典颁布实施为研究契机,以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为研究切入点,研究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可行性和实践性,探索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基本思路和实践途径,以期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民法典;理论课建设;基本思路;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强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第二十次集中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2][3],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阐述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

发展至今,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正确方向上不断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民法典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供给、主体供给和资源供给,民法典颁布实施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理论指导,以民法典颁布实施为研究契机,以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为研究切入点,研究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可行性和实践性,探索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融合教学模式,以期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灵魂,民法典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全民教科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而民法典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制度载体和法律实现形式,将民法典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内容,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6]

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通过阐释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和内在精神,能够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仰;通过传递民法典的人文关怀和时代气息,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中国精神;通过发掘民法典的价值内核和道德内涵,能够践行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讲清民法典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二、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主阵地,以民法典融入思政理论课建设作为研究切入点,立足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研究民法典融入理论课建设的可行性,探讨民法典融入理论课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一)要找准与原有思政课程契合点,注重“法德兼备、有机统一”

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都是高校思政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民法典开篇表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高校民法典教育首先要促使在校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与此同时,讲好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7]。高校民法典教育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民事法律制度,提炼出贴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法律规范,积极将这些法律制度内化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进而外化为自觉的规范行为和良好素质,从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宣传教育重点时指出,“要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基于此,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应注重选择民法典教育的内容,在讲清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阐释好”,着力阐释好民法典主旨内容,强调法治精神传递、法治理念植入、法治习惯养成。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要把握好与传统思政课程内容的结合点,与教材体系优势互补,结合在一起释放张力,与实践体系取长补短,共同凸显内容活力,从而实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目标。

(二)要坚持以宪法教育为基础,突出“宪法精神教育”主线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的宪法精神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宪法精神教育和民法典教育都是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的基本规定为民法典规定的各项民事权利奠定了法理基础。民法典则在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公民权利做了广泛具体的规定和保障[8]

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和教学需围绕大学生深刻理解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国家任务、发展道路及奋斗目标等。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讲清楚宪法与民法典的关系,搞清楚宪法和民法典之间的法律位阶,从上位法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宪法中对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公民权利的规定,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公民权利图谱,从中突出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本的立法宗旨;其次要纵向了解立法的渊源,横向对比世界上主流法律程体系的理念差异,适当拓宽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视角和理解维度,以便让学生从更宏观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法律这门科学的固有价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秉承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便于在传递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等民法典精神内容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汇聚中国法治智慧,诠释中国法治自信。

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其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最根本的理念,因此民法典融入思政课程过程中也要继续坚定不移的贯彻这些基本法治理念,增强学生对宪法价值的认同,深化学生对宪法精神的理解,系统强化宪法意识,反之也有利于学生对民法典中具体法律规范的理解,从而使宪法教育与民法典教育实现良性互动和促进。

(三)要处理好与日常思政教育的关系

在校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学校有关部门、班主任、辅导员,重要途径是打造校园文化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发挥积极性,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择机将民法典教育元素融入其中,举办民法典宣传教育主题文化活动,发挥思政课教师特有的第二课堂引领作用。此外,在思政理论课具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法律习惯和法治精神:

一要选取与大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实用的民事法律规范,例如合同法、婚姻家庭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切实指导学生合理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纠纷,使课程价值直接转化为生活技能;二要学理化的阐释法律理论,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辨,从微观具体上升到宏观抽象,通过法律常识普及提升学生生活知识储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加强对重要法律规范的掌握,通过观点辨析强化法律思维和法律理论;三要注重法律观念启发和法制思维建立,通过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中国民事单行法到今天编纂成一部民法典的艰难历程对民事法律规范的发展进程进行梳理和普及,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法学的发展背景和当下所处的法治进程阶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民主法治、遵纪守法的观念。用民法知识传递法治理念,以课堂教学链接社会实际,以热点案例启迪法治关注,真正做到法入人心。

三、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践探索

立足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实践性,探索实施路径,进一步研究民法典融入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和反馈机制,力求持续优化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品质,探索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融合教学模式。

(一)深挖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元素,完善课程设计

由于民法典刚出台不久,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元素挖掘和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特别是从微观层面着手,深入挖掘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元素,提炼出民法典中最重要的、最适合高校学生的内容、价值和精神,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完善课程设计,增加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含量”。

(二)注重教师队伍的引领示范

作为育人者的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其师德师风在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有着极高的要求,育人者必先育己,因此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了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将民法典主要内容及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要从实际出发,讲清楚与学生联系紧密的民法典法律条文,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更新教学资源,在各门课程中结合学生身边案例融入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高校思政教师本身也要做到在内心植入民法典精神并外化为行为习惯,崇尚法治精神、践行尊法守法行为,发挥教育引领作用。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民法典价值融入思政课程要取得良好效果绝对不能是在已有内容基础上的简单叠加,二是要依靠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挖掘新型教育载体和互动模式,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引导网络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通过热点问题引发思想碰撞等形式来调动学习者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机制。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教学工具使课程形式先活跃起来,使课程的吸引力和时代感不断提升。思政教师队伍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头脑敏捷、思维活跃、对学生特点掌握充分,因此可以更加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创新出更多适合不同群体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提升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

(四)辐射实践教学环节

思政理论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又是思政理论课的主要实施方式,但是除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外实践教学形式也被广泛采用,民法典融入思政课也要遵循理论和时间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将民法典教育内容贯穿到实践教学环节,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法治素养;要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互配合,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互促进,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教学效果,使法制教育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高校思政教师要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精神及法律应用能力。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2020)提出了“繁荣校园文化”的具体要求。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可以将民法典的诚信、公序良俗等法律原则和精神价值渗透到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文明校园创建、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和校园建筑景观以及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活动之中;可以通过开学毕业典礼、体育歌咏比赛、奖励表彰、家校联谊等各种仪式活动,让学生感知自由平等、人格尊严的深刻意蕴。通过在教室、楼道、操场、食堂等处所,张贴宣传标语、法治名言,营造学校学习宣传民法典的浓郁氛围,让大学生认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每个学生自觉守法来保障;可以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求职指导、签约指导等环节进行具体法律规范运用指导,引导学生提升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养成尊法守法习惯。此外,可以将民法典教育融入主题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之中,例如参加志愿普法宣传活动、法院旁听活动等,深入实际感受法律在生活中运行的真实之面。同时,紧密联系校园生活实际,将学生身边的鲜活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政教育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大学生民法典教育的合力。

(五)构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民法典融入思政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柔性的精神价值植入,而不是非常具体的、易量化的教学内容增加,这种重在精神引导、价值传递、行为改善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价环节有着与传统教学重大的区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传统的单一考评体系,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真正体现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的目的。课程考评是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保障,课程考评机制中要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因此要在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师生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这“三结合”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力争探索一套有效的、能够精准反馈教学效果的教学评价体系,保障民法典融入思政课程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EB/OL]. (2020-05-2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lh/2020-05/29/c_1126051645.htm.

  2. 澎湃新闻网. 两会后首次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民法典: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EB/OL]. (2020-05-30).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633645.

  3. 澎湃新闻网. 把握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三个着力点[EB/OL]. (2020-06-07).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743410.

  4. 人民论坛网. 切实把民法典学习好、宣传好、实施好[EB/OL]. (2020-07-01). http://www.rmlt.com.cn/2020/0701/585365.shtml.

  5. 人民论坛网. 将民法典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EB/OL]. (2020-08-18). http://www.rmlt.com.cn/2020/0818/590400.shtml.

  6. 中国教育新闻网. 将民法典精神深植大学生心中[EB/OL]. (2020-07-02). http://m.jyb.cn/rmtzgjyb/202007/t20200702_341496_wap.html.

  7. 饶冠俊.法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关系及融合架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05):77-81.

  8. 陈大文,焦佳.大学生民法典教育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9):78-83.

1作者简介:麻 帅,女,助教,本科生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管理工作。

2通讯作者:张桂芬,女,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学生工作特聘顾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