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食育于环境 化食育于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融食育于环境 化食育于课程

刘赔赔

( 洛阳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河南 洛阳 47100 )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把吃饭当作是件很重要的事来看。而对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见,3~6岁是幼儿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为此,我们将食育工作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环境、教育教学、区域活动、节日活动和亲子活动等有效的融合起来,让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最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食育;幼儿;环境;课程

一、创设幼儿参与的食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一)统筹规划公共区域,分类展示不同种类的美食图片,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将教学楼的公共区域统筹分块,结合正在开展的食育活动,将全国各地特色美食、洛阳著名小吃、洛阳水席分版块融合于环境创设中。孩子们每天经过这些区域都会驻足观看、议论纷纷,兴奋地跟同伴分享着“我吃过洛阳燕菜和武汉热干面!”、“我周末在家包饺子了!”、“昨天我们班老师给我们讲豆腐汤怎么做了!”这些美食展示区,成了孩子和老师们最爱逗留的地方,那里不仅有各类美食的诱人照片,还能激发幼儿去探究美食制作过程、挖掘美食有趣故事、一品美食滋味的浓厚兴趣。

(二)利用班级花架和种植园,创设多样化的种植体验环境

为了让幼儿感受食物的完整生长过程,我们为孩子们开辟了“十二生肖种植园”,围绕“种→养→收→享”这条线,开展“勤劳小农夫”的耕种收获活动。让幼儿参与种植,体验种植的乐趣。

活动中孩子们根据季节,选择适宜播种的蔬菜,如:萝卜、青菜、香菜、黄瓜、辣椒、大蒜……,通过给蔬菜浇水、除草、松土等形式,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并用记录的方式表把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为了便于孩子们随时观察和感受植物生长过程,我们还为孩子们开辟出许多区域性的种植场地。比如:班级门口的绿植架,为中大班配备豆芽罐发豆芽;用小花盆种大蒜;用奶粉桶种花生;用废旧饮料瓶种吊兰;水中萝卜等。绿油油的蒜苗、胖乎乎的花生、长长的吊兰、弯弯曲曲的豆芽,都满载着孩子们的欢笑和收获。

(三)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班级食育墙

环境是可供幼儿“阅读的大书”。为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我们结合食育内容,给孩子们创设了有准备的环境,将食育文化融入到充满童真的环境中。一幅幅五颜六色的的五谷拼贴画、一碗碗垂涎欲滴的洛阳水席、一盘盘营养丰富的水果拼盘、一张张形象逼真的二十四节气粘土画、一座座分类清楚的食物金字塔……,孩子们在无形的环境中,认识着各种各样的食物,感知着食物的营养价值,感受着食物的魅力。

二、将食育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创设多样的食育课程

我们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和食育目标结合起来,以多种形式的食育活动为载体,以洛阳特色美食为亮点,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形成关于美食相关活动和洛阳美食文化的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

(一)食育与教学活动的融合

在大班洛阳美食课程中,老师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请他们一起讨论自己喜欢的洛阳美食有哪些?一瞬间,姜汁莲菜、炝汁芹菜、连汤肉片、牡丹燕菜、洛宁蒸肉、小街锅贴……,美味的菜肴脱口而出。经过讨论,他们选定“洛阳水席凉菜列车”主题活动,接下来的那段时期,在大二班开展了有计划、有目标地分阶段体验制作“洛阳水席凉菜”的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此次活动,了解了洛阳美食文化,培养了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和习惯。

在《好吃的芋头》活动中,孩子们探索如何快速剥去芋头的外皮;在《炝汁芹菜》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芹菜里藏着许多条又细又长的纤维。生成了“比赛谁拉出的纤维最最长”的活动和创意芹菜拼贴画;在《姜汁莲菜》活动中,孩子们用“甜丝丝、酸溜溜、脆生生、白乎乎”等词语形容吃过的莲菜;在《美味的大虾》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观察了虾的外形结构,还探索了快速剥虾的方法;在《连汤肉片》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做一顿饭要准备大量而丰富的食材,进而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养成了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在《粉条变变变》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粉条,还发挥想象力用粉条变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

通过参与式体验活动,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常见的美食中隐含的有趣故事,了解了美食知识、传承了美食文化、培养了健康饮食习惯、发展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食育与区域活动的融合

区域活动是近些年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很多集体教学无法实现的教育设想,在小小的区角之中得以解决。我们将食育工作与区域活动相结合,在班级开设与食育相关的区角,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兴趣所在创设适合幼儿的食育区,为幼儿的自主发现和发展创设条件。

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变身“小厨师”体验制作了《凉拌黄瓜》、《焦炸丸子》、《水果酸奶杯》、《卡通动物馒头》、《枣花馍》、《四川火锅》、《水果串串》……。孩子们在制作中发现:原来黄瓜可以切出不同的形状、煮熟的粉条又长又黏、不同的水果有的软有的硬、软的水果好切硬的水果不好切、黄豆是怎样磨成豆浆的等等。孩子们在操作中发现,在体验中收获。

(三)食育与传统节日的融合

每个传统节日老师们都会给孩子们介绍节日的由来、文化习俗和餐桌礼仪,并让孩子们品尝和体验制作传统美食。例如:去年的9月30日,我们组织开展了“浓浓中秋情,巧手做月饼”主题教育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擀皮、放馅料、包馅、放入模具、压出、烘焙。待月饼烤好之后,大班小朋友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分享给中、小班弟弟妹妹,和门口建造王城大道高架桥的建筑工人,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传统佳节的文化与习俗,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还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并收获了分享的快乐。

食育活动不仅仅让孩子们体验制作美食和品尝美食,还通过学习活动了解了相关的历史典故,传承了美食负载的传统文化,增进了家园联系。

(四)食育与亲子活动的融合

家庭为食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与食育相关的活动内容,更得家长和幼儿的喜爱。

从家长发来的照片和视频中可以看到,孩子们有的洗菜、有的削土豆皮、有的做蛋羹、有的榨果汁,还有的用擦丝器擦萝卜丝,用削皮器试着给黄瓜去皮,忙的不亦乐乎、热火朝天。有的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打卡洛阳小吃和各种美食基地,在参与活动中享受一家人亲密相处的快乐时光,体验健康快乐的幸福生活。

融食育于环境,化食育于课程,让我们的孩子在食育的环境中浸润,在食育的课程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