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小学习作教学的策略

王蓉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张华镇中心小学校 628200

大诗人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在我看来,蜀道虽难,但终还是有道可循。而比起蜀道,我感觉小学作文教学才是真的难于上青天,因为我们所面对的这些小学生,他们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要在习作训练中引导他们真实地表达情感,用语言文字把所见所闻表达出来,这对教育者来说,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拿来所用,一切都要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反思、摸索前行。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对小学生的习作现状甚是担忧。孩子们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很多,归结起来大体有如下:1.习作无话可讲;2.习作情感飘渺不定;3.习作完全不讲究方法与构思;4.作品基本没有思想内涵;5.习作语言太过平淡;6.基本丧失习作的兴趣;7.很难找到习作的快乐与幸福。针对这些存在于孩子们中间的问题,作为教师来讲,肩上的责任就真的很重了,要改变这些现状,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唯有从我们身上多想办法,通过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为突破口,或许事情还可以有所改观。

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不是几节课就能够解决问题的,要解开这一难题,我们要从平时的每一节课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多读有益于自己发展的各种书籍;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孩子们搭好舞台,支好框架,扶着孩子们一步步地往上爬,最终形成孩子们的一种能力。

(一)尝试阅读教学习作化

所谓教学,即是教孩子学会学习,也就是要教方法;而阅读教学就是要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孩子们通过不断地学习,能很轻松地读懂一篇文章,又或者是一整本书,这就是得法。

阅读教学课既是我们教孩子学习语文的工具,又是孩子们学习写作的范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教促写这种观念的渗透,甚至可以说,我们所教的每一篇课文,那就是孩子们学习习作的每一上典范。作文的形式千变万化,课文的体裁也不尽相同,其实我们的教材在编排上,早就注意到了这些东西的渗透,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册都有成组成单元的课文出现,而这些文章正是孩子们学习习作的范本。孩子们通过对这些课文的消化吸收,他们的语言组织、情感表达、谋篇布局等都会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教者要通过阅读教学活动,让孩子们逐步形成的语文能力,也即是语文的核心内涵。

阅读教学习作化要落到实处,首先的责任在于老师,教师要明确小学各年段课文的编排意图。我们把每册教材拿到手之后,要能快速准确的解读出编者真实意图,认真解读出课程标准对于每一个学段的具体要求来,也就是我们要通过每一篇课文训练孩子们的什么能力,培养孩子们的什么语文核心素养。在平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每一篇课文的训练落脚点可能会不同,因为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形成的核心能力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不可能通过一组课文的教学去训练所有,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把握好每篇课文,每组文章的训练重点,不同的年段所要达到的深度也不应该一样,随着年段的深入,训练的东西也要不断增加深度和广度。

其实,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孩子们进行习作训练是最好的办法,根据年段的特点,课文中讲到了什么,我们都可以随机地对孩子们进行相关习作能力的训练。比如,课文中出现了描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也来试一试;出现了修辞,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来写一写;出现了观察顺序,我们还是可以让孩子们写一写。总之,课文中出现的一切有用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孩子们的写,加深他们的印象,这样长久下去,孩子们的习作能力也就会慢慢地提高。等这种片断的写作训练好了,我们还可以在教学篇的时候,引导孩子们对于习作的整体把握,这样平时一点一点地积累了素材,对于专门的习作课,老师也才会上的得心应手,孩子们的写作也才会水到渠成。

(二)紧抓习作教学过程化

学生的习作训练,归根结底来说就是要让孩子们敢想敢说,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对生活对话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的很多老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大家都根据单元安排来进行习作教学,而在习作的引导上也不够细,常常是为了习作进教习作教学,这样的效果当然不会太理想。

写作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写文章就好比是修房屋,大家所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可是为何有的房子漂亮而美观,而有的房子却很一般呢,这就是大家运用这些材料的能力不同而引起。当然,每个人对每一个材料单位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施工过程中的细心度与参与度不同,也会显现出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有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千篇一律讲,我们要怎么样选择材料,怎么样去组织材料,怎么样去安排写作手法,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孩子的文章达到了惊人的统一。大家都一个格式,一个内容,试想,这样的文章我们如何会去喜欢呢?

而习作教学的过程,即是引导孩子们参与生活对话的过程,老师重视这个思考的过程,那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也会把每一次的写作当作一次次与生活的交流与对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把心中的想法一一地讲出来。而至于那些写作的方法,描写的手法,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不外呼就是孩子们平时在课堂上,所一点一滴形成的语文素养的集中展示罢了。而作为老师来说,把学生每一次习作的要求读懂,读明白就是我们的责任,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想想每次的训练重点在哪儿,想想编者需要孩子们达到怎么的写作定位,教师一定要先搞清楚,这样在教学中才不至于偏离方向。

(三)避免习作评价单一化

习作的评价与写作一样的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的话,我感觉评价比写作过程更重要。因为评价实际上是在解决学生的哪些想法与方向可行,哪些手法与描写欠妥,哪些材料与修辞还要思考等等。

我们的有些老师,平时注重了孩子们写作过程的教学,而在习作的评价上不重视,这是要不得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而部分老师评价手法的单一性,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形式,学生写好后,收起来,老师写几句评价,勾画几个句子,这就是部分老师改作文的方式吧。我们可以一起来想一想,假如是你的文章被别人如此对待,当你拿到作文本之后,会有怎么样的想法呢,你会不会认为,老师,你明白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你对我的作文思想没有一句实质性的指导,那我还是不明白下次的作文要怎么样才能写好啊。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局限于几句评语与等级,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呢,比如说学生的互评,集体评价,师生交流面对面评价,学生集中找自己的习作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美等等。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当老师的还是要多听一听孩子们的意见,多与他们在一起交流下,孩子们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终将是好事吧。

当然,作文教学毕竟是一件老大难的事情,要做好真的不容易,当我们把课堂与习作相结合,写作与生活相联系的时候,评价与体验相统一的时候,我想,离学生写出好作文的日子也就近一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