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与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与临床意义

黄娇英 张贵荣 廖伟增

龙岩市第二医院超声科 福建 龙岩 361000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均选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共50例,另选取同期本院接收的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股浅静脉、内侧腓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股总静脉内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左侧占比为32.00%,右侧占比为68.00%,其中股静脉占比为52.00%,髂静脉和股静脉占比为26.00%,腘静脉占比为4.00%,腘静脉和胫后静脉占比为10.00%,股静脉和腘静脉占比为8.00%,以股静脉占比最高。结论:超声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临床意义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病,且近年来该病症的临床发病率明显提升,若患者的病情未获得有效控制,极可能出现肺栓塞,严重可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同静脉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静脉血流减缓等因素之间有密切关联,其可导致肢体活动障碍,尽早诊断对于疾病治疗以及预后改善而言有重要意义,以往该病症的早期漏诊率极高[2]。超声为目前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措施,其可以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对疾病防治方案制定而言有积极作用[3]。本文主要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以及临床应用价值,详细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在本院接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抽选5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组,样本抽选时间均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另抽选同期本院接收的50例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详细资料内容如下。

对照组:男性患者例数占27例,女性患者例数占23例;年龄范围(42-69)岁,年龄均值(56.25±3.71)岁。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21例;年龄范围(45-70)岁,年龄均值(56.37±3.92)岁;其中存在心衰史患者占10例,外伤手术史患者占27例,换瓣史患者占13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数据、年龄数据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临床病历资料完整且对研究知情者;长时间卧床且下肢存在肿胀和疼痛症状的患者;同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的患者(观察组)。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心功能异常的患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精神疾患的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仪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接受检查,将其双侧下肢伸直,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股浅静脉、内侧腓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股总静脉的情况,随后实施纵向切面扫查和横向切面扫查工作,对患者下肢各静脉直径、走行和血管结构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血栓的回声情况;通过加压探头对静脉血流信号、侧支循环情况等进行观察,针对血栓形成患者,需掌握血栓位置、大小以及范围等,明确患者血管腔狭窄的程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即为血栓形成部位的血管壁有明显增厚表现,且血管管腔的直径加大,管腔当中存在实质性光团;若血栓较大且完全闭塞血管,则呈现无血流信号表现,若血栓处于不完全闭塞状态,则血流充盈度有缺损;急性血栓的超声特征为呈现均匀弱回声,慢性血栓呈不规则、不均匀高回声。

1.3观察指标

  1.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股浅静脉内径、内侧腓静脉内径、胫后静脉内径、腘静脉内径、股总静脉内径。

  2. 对观察组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别记录50例患者中,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和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情况,统计上述患者中股静脉、髂静脉和股静脉、腘静脉、腘静脉和胫后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例数及占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观察指标数据,以均数±标准差代表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若数据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股浅静脉内径、内侧腓静脉内径、胫后静脉内径、腘静脉内径、股总静脉内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所述: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n=50,mm)

组别

股浅静脉内径

内侧腓静脉内径

胫后静脉内径

腘静脉内径

股总静脉内径

观察组

7.92±0.68

4.51±0.93

3.01±0.16

6.89±1.06

12.03±0.98

对照组

5.25±0.44

3.42±0.59

2.33±0.08

5.43±0.71

8.62±0.49

t

23.310

6.998

26.879

8.092

22.007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观察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当中,左侧血栓患者占16例,占比为32.00%,右侧血栓患者占34例,占比为68.00%;上述患者当中,股静脉例数占26例,髂静脉与股静脉例数占13例,腘静脉患者占2例,腘静脉与胫后静脉例数占5例,股静脉与腘静脉例数占4例,占比分别为52.00%、26.00%、4.00%、10.00%、8.00%;其中股静脉占比最高,腘静脉占比最低。


3讨论

卧床时间在3天以上、年龄在75岁及以上、有外伤史、手术史及肿瘤疾病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极高,且该疾病的临床发生率可伴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下肢不同程度肿胀及疼痛为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因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极易导致临床施治不及时,诱发严重后果[4]。以往临床常用X线血管造影的方式诊断该病症,但是该项检查措施存在侵入性操作,无法反复开展,且下肢深静脉造影不适用于年龄过大以及存在相关禁忌症的患者中[5]

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无创伤可重复开展等优势,应用于急、慢性血栓临床诊断中可以将静脉结构清晰显现,准确反映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并且实施有效的干预,避免栓子脱落诱发严重后果[6]

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指标之一即为观察受检者血管内腔的扩张情况,通常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腔可出现变形情况,且内径变大[7]。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管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提示,超声检查可以对患者静脉直径进行测量,并且根据测量的结果对血管的扩张程度进行判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而言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超声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侯惠萍,袁海霞,林乐武,等. 血浆D-二聚体联合床旁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2020,27(3):497-500.

[2] 杨寿强,张丽,张渊,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外周血miR-195水平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377-2380.

[3] 杭欣,王春光,张帅,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对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3):475-478.

[4] 项凡.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7):93-95.

[5] 叶光孟,魏达友,陈粤聪.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7):201-202.

[6] 何丽娉,黄敏,杨勇.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及肺动脉栓塞的诊断预测价值[J]. 中国医学装备,2019,16(8):47-50.

[7] 朱海荣. 急诊床旁超声联合快速床旁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8):1327-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