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吲哚布芬对脑梗死二级预防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关于吲哚布芬对脑梗死二级预防的疗效观察

苏支政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邮编: 42700

摘要:目的:观察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对脑梗死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中的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干预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1人;研究组给予吲哚布芬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比对照组患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底,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相比无显著性变化,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疗效研究中,使用吲哚布芬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凝聚率有所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我们推荐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吲哚布芬;氯吡格雷;脑梗死二级预防;临床干预效果;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脑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患病率居高不下。对于脑梗死的二级预防,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其中一种,不同药物的干预的效果是有所不同的[1]。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中的62例脑梗死患者在我院进行治疗,我们对比了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在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研究中,发现使用吲哚布芬干预效果要比使用氯吡格雷干预效果好,具体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中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1人。研究组的年龄在45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57.36±3.24)岁,男16例,女15例;对照组年龄在46岁到74岁,平均年龄为(57.98±3.02)岁,男17例,女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发病24小时之内、经过头颅CT排除脑出血,且超过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间窗,并且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禁忌的脑梗死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给予吲哚布芬 100mg/次 Bid,观察时间为半年[2]。

1.2.2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片,每次75mg qd,观察时间为半年[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采用四通道血小板凝聚仪进行血小板凝聚率的测定,采静脉血离心后向血浆中加入诱导剂通过仪器分析,依据记录仪的结果描绘聚集曲线,算出血小板聚集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上腹部不适、腹泻;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以生活状况自评量表评价,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对比

观察得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比对照组患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低,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对比(%,x±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1

35.18±17.69

21.52±16.03

对照组

31

34.98±17.88

29.23±11.23

c2

/

0.044

2.193

p

/

0.965

0.033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得知,研究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对比(n,%)

组别

n

上腹部不适

腹泻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1

0(0.00)

1(3.23)

1(3.23)

对照组

31

1(3.23)

1(3.23)

2(6.46)

c2

/

/

/

0.350

p

/

/

/

0.554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得知,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x±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研究组

31

56.39±3.34

89.26±4.32

33.515

0.000

对照组

31

57.02±3.17

71.56±3.33

17.608

0.000

t

/

0.762

18.068

/

/

p

/

0.449

0.000

/

/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由于富营养化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了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高发,因此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病因科普和自我预防,对于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是非常必要的[4]。但目前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居高不下,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所以预防脑梗死再发对于我们患者及患者家庭、社会具有很大的意义。目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就是预防脑梗死再发的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氯吡格雷是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药物,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阻滞剂,使用后可以有效的结合患者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起到阻滞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促进血小板膜糖蛋白活化的效果,氯吡格雷有抑制吞噬细胞增值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由于局部发炎带来的一些反应。而吲哚布芬也是一种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对于脑梗死再发有明确的预防效果,可以减少血栓形成,而且吲哚布芬的耐受性较好,生产简单、成本低,风险低,比较安全可靠[5]。本研究主要就是比较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临床效果,能够看出研究组血小板凝聚率比对照组低,并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通过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二级预防观察研究,使用吲哚布芬治疗后,血小板凝聚率有所降低、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鑫,张化勇,韩立会,等.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6):9-11.

[2]邬义强.吲哚布芬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2):46-48.

[3]徐鸿雁.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9,38(12):104-106.

[4]钟春元,刘燕萍,鲁燕.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J].药品评价,2019,16(22):79-80.

[5]钟琳玲,尹晓姝,曾桂华,等.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饮食保健,2020(4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