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化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3

幼儿园生活化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蔡爱卿

(集美区实验幼儿园,福建 厦门 集美 361021 )


幼儿园生活化劳动教育是指支持幼儿在生活中用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劳动技能、劳动知识、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这就意味着幼儿的劳动与生活紧密相关,要求幼儿在生活中真实实践并内化为主动参与。而当前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脱离幼儿生活及幼儿的需求,致使幼儿的劳动呈现出: “浅表化劳动”、“碎片化劳动”、“割裂式劳动” 三种样态。从而阻碍了幼儿自发的劳动意识转为自觉的劳动素养。笔者将分析幼儿园生活化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幼儿园生活化劳动教育具体实施策略。

  1. 幼儿园生活化劳动教育存在问题

(一)“浅表化劳动”

目前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虽然能重视让幼儿身体力行地在真实环境完成真实任务的事项,但是仍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如单纯擦桌子、拔草、捡树叶等劳动,劳动教育开展时脱离幼儿自身需求及生活本真,并没有真正让幼儿自发从生活中主动劳动,深入劳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开展劳动课程中无法追随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内容设置,同时缺乏劳动教育生活化意识,导致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停留在表面化。

(二)“碎片化劳动”

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主要是依靠幼儿的生活片段开展,即教师想到能做什么劳动即开展什么劳动,使得劳动教育呈现出碎片化的劳动形式,如主要体现在未能把劳动纳入幼儿园课程计划中,缺乏梳理一定体系,即为了劳动而劳动。而大部分幼儿根据教师指引参与的劳动教育,无法真正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主动性及劳动意识缺乏。

(三)“割裂式劳动”

目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碎片化,缺乏强调家园结合、学校社区打通、家庭社会参与。园内较少邀请家长或社区专家支持,缺乏逐渐构建“社会化”的联合联动机制的意识,劳动教育停留在幼儿园内。

  1. 幼儿园生活化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思想上转“轻”为“重”

首先,要重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要求教师思想上转“轻”为“重”,教师思想上要了解幼儿劳动是由内而发的,不是成人外部强行灌输的,其核心在于幼儿主体价值的实现。我们应该要从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及能力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与教育环境,支持幼儿获取直接劳动经验, 引发幼儿进行劳动和较为深入的体验活动。

我园从教师的理念转变入手,利用园级读书沙龙,让教师深入学习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不同幼儿年龄的劳动教育指导要求,同时结合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深入教研分析并适宜幼儿年龄的劳动教育清单。园本教研中梳理出的“3—6岁儿童劳动建议清单”能指引教师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劳动内容,从而让教师转变观念,具有劳动课程意识,了解劳动教育不单仅有活动开展,还需心中要有目标,真正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见表1。


615412e54bb9c_html_75ab67a3b2b0ce73.gif



















表1:本园结合《指南》梳理出“3—6岁儿童劳动建议清单”

其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3-6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要培养幼儿对劳动的热爱和劳动成果的尊重”。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劳动教育细化到幼儿园的活动课程,知道劳动教育即课程。

我园利用“园级—年段—班级”三级教研形成主线进行研讨,教师从幼儿兴趣入手,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同时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不同内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开展实践教育。经过系列研讨,梳理归纳出——小班从“自我服务”入手,中班则是要注重幼儿“自我服务”如何过渡到为幼儿园集体服务,大班我们可以注重于幼儿的自我管理。以此引导教师观念转变,通过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的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树立劳动教育的课程观,并形成整合课程内的思想。经过教研梳理出幼儿自主劳动内容的结构图,见表2。





615412e54bb9c_html_52c07d88eebe3a8b.gif
























表2:梳理幼儿自主劳动内容结构图


(二)实施上化“碎”为“整”

1.将劳动教育融入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1)把握生活环节教育契机。

把握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包括洗手、如厕、喝水、用餐、午睡等环节。要抓住这些环节的良好的教育契机,全方位的把劳动的机会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充分利用各种游戏渗透劳动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主动积极劳动的习惯和良好品质,如案例1。

案例1:在户外游戏、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等游戏中,孩子自己搬动各类器械、材料来开展游戏,靠自己的劳动完成自己的想法。在游戏结束后,他们要将各种游戏材料分类摆放整齐,教师对幼儿的劳动行为进行适度的激励,从而激发幼儿更大的劳动热情。

(2)巧设任务提升意识。

大班幼儿为他人服务和任务意识逐步形成,幼儿园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围绕劳动教育开展活动。如:设置值日生和小组长工作,每周有计划地安排和轮流为班级和老师、保育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阿姨分餐具、叠毛巾、餐后擦桌子等,如案例2。

案例2:为每个班级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让幼儿认领“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幼儿从选种、种植、浇水、施肥、拔草到收获烹饪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创造的的价值以及劳动获得的收获,同时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认真负责、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

2.将劳动教育与家长学校活动建立联系。

幼儿园利用家长学校活动,结合班级主题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开展自我服务。强调家园结合、学校社区打通、家庭社会参与。同时可邀请家长或社区专家支持,逐渐构建“社会化”的联合联动机制的意识,真正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家园合作中,如案例3。

案例3:主题活动“爸爸妈妈我能行”,通过任务表让家长配合引导幼儿在自己洗手绢、扫地;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引导幼儿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重要的是引导家长们了解幼儿在家的劳动活动组织的方式和策略,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南,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协助者,形成家园的劳动教育合力。

3.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幼儿园每周每班都有专门的劳动实践活动,围绕“洁净家园从我做起”各班制定计划,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进行幼儿园公共环境清洁。同时大班认养幼儿园的果树,细心照顾,养成劳动的责任意识。

(三)行动上去“粗”保“细”

1.细化确保幼儿劳动过程主体地位。

在幼儿劳动教育是一个幼儿的学习过程,要给幼儿独立自主进行的活动的机会,鼓励幼儿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靠自己去解決,从而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劳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时要关注细节,细化并保证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主体地位,以确保幼儿真自主。教师作为支持和引导者从生活及幼儿兴趣入手,发挥幼儿主体地位,真正放手,从鼓励幼儿制定计划,通过小组讨论,选择劳作内容,并自主选劳动形式,如独立劳动或合作劳动,教师可鼓励幼儿根据内容跟选择相应工具或者创造工具等系统梳理幼儿劳动环节,保证幼儿主体地位。如表3。


表3以幼儿主体劳动内容




615412e54bb9c_html_ad568add04da868a.gif



















2.细化关注幼儿弹性劳动时间需求。

幼儿劳动教育融入生活,即是让幼儿在生活中各环节渗透劳动从而养成劳动习惯。即教师要让幼儿劳动符合生活实际,需要细化幼儿开展劳动时间,不能千篇一律或者统一规定。教师要留有弹性时间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劳动需求,从合理作息、给予幼儿自主的选择劳动时间开始,优化作息,让幼儿在需要的劳动内容中利用弹性的时间里开展活动,切实促进幼儿自主劳动、自我成长,如案例4。

案例4:中二班幼儿在饲养区饲养小白兔,幼儿发现每天小白兔的便便容易把“家”弄脏,需要定期清理。幼儿将问题提出,教师让幼儿自己思考寻找事宜时间照顾小兔子。幼儿通过讨论得出结论:1.照顾小兔子要注意不要被咬伤,需要教师在旁边指导;2.要早上清理小兔子“家”,避免小兔子“家”太脏,还可以顺便喂小兔子;3.要让小兔子出来散步......经过讨论,幼儿将时间定在区域活动,分组轮流照顾小兔子,经过一段时间照顾,小兔子家再也不“脏了”。

案例中,幼儿通过实际劳动发现弹性时间需要,并切实在生活中发生劳动。不难看出当幼儿根据实际主动设定劳动时间,即是幼儿真正将劳动和生活结合,教师细化关注幼儿时间需求,才能让幼儿真正生发乐于劳动、勤于劳动和尊重劳动的积极态度。

3.细化重视幼儿劳动思维体验过程。

幼儿劳动教育应是综合性的体验过程,需要调动幼儿在认知、情感、身体运动、审美等多方面的经验,进行多领域综合的体验学习。教师要细化幼儿体验过程,抓住幼儿的劳动应该有思维的参与这一关键点,让看似简单的劳动过程,渗透幼儿探索、研究的思维体验过程。有思维的体验,幼儿参与的劳动才能真正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精神。如案例5、案例6。

案例5:种植劳动——“我想种什么” “我想种在哪里”“我想怎么种”幼儿浇水、除草、养 护、讨论、记录、探索,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幼儿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哪种壶浇水更好玩”“怎样浇水才能浇到中间的菜”“哪些是草、哪些是菜”“叶子上的小洞洞是怎么来的”“向日葵上白白的点点是什么”等。

案例6:大班幼儿在美劳坊劳动时,发现软玻璃上面有无法用毛巾和清水擦试的污渍,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思考想办法解决。幼儿自发形成小分队,讨论探索发现污渍来源,利用调查表咨询家长、保育员收集各类清洁剂在科学区中进行尝试。最后幼儿对比发现了用“风油精”可以擦拭污渍。随之而来又有新问题“风油精”太小瓶,成本又高怎么办?幼儿通过科学小实验,利用温水+氧泡泡+洗洁精等,自制出能够清洗污渍的“除污剂”。

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眼中劳动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劳动活动,而是一次愉快的游戏体验,更是一次有趣的科学探索体验活动。在这样的劳动活动中,幼儿不仅收获了身心的愉悦和体能的发展,更收获了主动探索知识的力量。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体验,抓有幼儿感兴趣问题,逐步引导幼儿深入探索实践,由此可见,生活化幼儿劳动即是劳动也是课程,教师只有从思想上转变,理论提升,行动转换才能真正达到幼儿真“劳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姗.《从"自发"到"自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劳动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20,26期:64-68.

2.许燕霞.《幼儿劳动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6,11期:184.

3.闵钰 李卉.《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生活化教育策略》[J].《科技展望》,2017,10期:193-195,197.

4.金艳.《幼儿园“小主人”教育的涵义及其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期:68-70.

5.蔡玲玲.《浅谈幼儿劳动素质教育——以晋江市青阳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实践探索为例》[J].《考试周刊》,2020,34期: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