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要调控好“度”——阅读教学笔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讲”要调控好“度”——阅读教学笔谈

何朝华

黄梅县濯港镇中心学校 湖北省 黄冈市 438000


摘要:本论文以“讲”要调控好“度”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教师课堂“讲”的一个“度”。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需求,第二部分阐述“讲”的“内容”要注重三点:难点、重点、疑点;第三部分论述“讲”的“程度”要“精”,把握三度:深度、名度、宽度;第四部分阐述“讲”的“质量”要把握“三性”:形象性、通俗性、具体性。

关键词:“讲” “度” “内容” “程度” “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过去教师多是实行“满堂灌”,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我认为既然“师之道,传道受业解惑也。”课堂上比如有教师“讲”的时候,“讲”要调控好“度”。

一.“讲”的内容要精-----集中“三点”

1.“讲”难点。 难点是“讲”的重要目标,就一篇课文而言,难点较多,若面面讲到,处处讲述,点点讲透,是不可能的,因而要注意权衡比较,只能选择与中心关系密切的难点,而其他难点,或简单交代,或避而不讲,或点到为止。

2.“讲”重点。 对“讲”的内容去精华,选择课文重点,例如《背影》一文,根据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从人物外表看内心,进而体会父亲关心儿子的深情,文中有四处对父亲的描述,二选择“望父买橘”一处,重点抓住外貌、动作,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揣摩父亲行动的基础上体会父爱的伟大。

3.“讲”疑点。 对学生理解感到矛盾的地方,须教师讲解。例如《绝唱》一文写白妞“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学生会想“为何不写白妞美若天仙呢?”这就是通过精要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白妞完全是靠歌唱的魅力吸引听众的。

二.“讲”的程度要精-----做到“三把握”

1.把握“讲”的深度 。 精讲,必须服从需要,合理深入,适可而止,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出现了“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等词语,学生较陌生,必须讲解,教师只须做简单的举例,让学生明白歌词的概念,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可。

2.把握“讲”的明度。 汉语语言具有模糊美的特点,因而有的内容只宜意会,不便言传;只求讲明,不宜讲透,在讲解时必须灵活把握,适当模糊处理,让其会意。例如《紫藤萝瀑布》中,“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里的“流动、欢笑、生长”,不须多讲,只需让学生在读中悟出花的生趣盎然。

3.把握“讲”的宽度。 讲解过窄 ,学生难以听懂;过宽,则使学生不得要领。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所反映的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及背景,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介绍一些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让他们充分认识白求恩同志及其行为。介绍过窄会使学生难以理解,而作详细讲述,则因讲得过宽而淡化,淹没中心。

三.把握“讲”的质量-------注重“三性”

1.“讲”的形象性。 借助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感知和理解蕴含深刻的内容 ,例如《小橘灯》一文中小姑娘幼小、贫寒的外貌,教师可在班上推选一位学生让其他同学观察,通过具体形象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小姑娘高贵的精神。

2.“讲”的通俗性 。 对有些难以理解的道理,可借助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原型启发”。例如《我的老师》一文中,写到“在一个孩子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感受?教师可举出实际中的例子,让学生有同感,进而理解。

3.“讲”的具体性。 讲解可与表演、操作、图片、影视等演示相配合,能有效娣增强讲解的具体性。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有一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雪是白的,又怎么会露出点粉色呢?学生感到疑惑,对此,教师可借助电视电脑的特写镜头,边演示边讲解,还有《海滨仲夏夜》一文,亦可采用此法。

结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八年,担任过各年级的语文教学,一直想把自己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进行梳理,流于笔端。无奈琐碎太多,又因为惰性使然,导致迟迟未动。新学期伊始,听了几堂新教师的课,促使我再次拿起笔。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已经提起多年,但我看到的依然是老师巴不得四十分钟的课堂能讲四十五分钟,巴不得把自己所了解的,在这一课中应该让学生知晓的都讲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我们谁都明白这是不现实的。如今的语文教材,涉及的类型,知识点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凝固的教学方法,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论文我从教师“讲”要调控好“度”这个中心点出发,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讲”的内容要精-----集中“三点”

“讲”难点、“讲”重点、“讲”疑点

二.“讲”的程度要精-----做到“三把握”

把握“讲”的深度;把握“讲”的明度;把握“讲”的宽度

三.把握“讲”的质量-------注重“三性”

“讲”的形象性、 “讲”的通俗性、 “讲”的具体性

论述每一个分论点时,举出教材中不同的课文加以论证说明,达到佐证作用,让读者清晰明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期望这篇论文多多少少能给新教师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