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善于心 文雅育人——小学“品质教育”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诚善于心 文雅育人——小学“品质教育”的策略研究

梁全钟

(东莞市寮步镇横坑小学,广东东莞  523000 )


摘要:品质教育是创新之本,也是新时代引领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发展号角下,东莞开始由“世界工厂”成长为“湾区都市”,这成为东莞这座制造业重镇,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有益探索,同时也给东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群众对教育新期待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实现教育模式、教育实践以及制度的全面创新,推动东莞教育内涵优质发展。本文将以小学教育为例,立足五育并举,探究小学开展品质教育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品质教育;小学教育;五育并举;实施策略

前言

教育存在三大基本问题,即学什么、怎么学以及为什么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内涵,通过五育共举,在全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一分为五,合五为一”的方法,结合东莞地区实际情况,构建面向所有学生的品质教育模式。将后进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置于突出位置,为其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源政策支撑,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1]。具体而言,要从软硬环境狠下功夫,促进育人理念、校园环境以及师资梯队的同步发展,最终形成新时代品质教育格局。

一、修炼“内功”,点亮人性光辉

品质教育要走入人心,就需要关注细节,从打造高品质校园环境切入,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品质教育要教师齐参与,这是丰富教育内涵的应有之义,促使广大教师拓展教育视野,提升其专业素养。品质教育是在开放式、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下实现的,无论是五育并举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都需要与校园文化相互渗透,让学生领悟其内在的价值标准,进而更加理解教育教学工作行为。另外,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品质化、本地化,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应聚焦于东莞当地实际情况与学情,依托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激发广大教师的参与性和创造性。作为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都必须修炼内功,这其中包括专业技能与师德[2]。小学阶段,学生工作的核心在于塑造其心灵与向上的价值观,每一位孩子都存在可塑性,对教师而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高标准要求自身,要站在构建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高度开展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在新时代,育人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对“后20%”学生的转化,不仅要知识育人,还要以德育人,严慈相济、心里有爱,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真正促使品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生根落地。

二、聚焦新媒体媒介,整合图书馆资源

在开展小学品质教育过程中,图书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图书馆可以让学生获取与五育相关的素材,延伸学生的学习视野。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强调了图书馆的育人价值。因此,要进一步关注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工作,依照《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等文件,鼓励小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更好地涵育学生。各类图书馆是满足基层群众不同教育需求的“先锋”,而在新媒体的渗透下,各类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媒介工具,更加广泛地提高图书馆资源辐射范围。新媒体背景下,精确明确以及定位小学生教学教育工作需求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推动知识服务的基础。以智能信息处理以及大数据挖掘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助推数字图书馆基于隐式以及显式两种角度来采集学生感知偏好和基础数据,以此更加全面地深挖学生教育需求并建立分析模型。另外,学生教育服务需求主要有两大特征,分别为分层次性和变化性,底层教育服务需求对上层服务需求而言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那么必须把学生文化知识需求加以细分。所以。数字化图书馆所开展的精准知识文化服务需求必须结合服务需求,对学生文化服务需求以及层次加以辨别与区分。一方面,围绕学生文化需求具有发展变化的特征,及时采集以及研究学生文化数据,并由此搭建学生实时文化兴趣需求模型,让学生文化需求能够实时被实时记录并增强数据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尝试打造数字图书馆联盟用户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学生信息数据交换标准化流程,推动学生信息联盟共享和流转,强有力保障学生精准传统文化知识服务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

  1. 打造名校品牌,形成品质教育新名片

小学高品质教育与学校名牌建设具有密切联系,不仅需要整合各类软硬件资源,还需要承接品牌辐射,通过集团化办学,给广大学生提供高品质、高起点以及高规格的成长条件。首先,应争取并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改善学校硬件,修建学校文化墙、现代化教学楼等,并建设多功能教室,为合唱、舞蹈、科学实验提供良好条件。需注意,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必须严格参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并施工,达到设施先进、大气现代以及配备齐全的要求。另外,还应该引入现代化的智能管理系统,对校园内的活动生活、校园安防以及教育教学予以全面支撑,给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与教育环境。

  1.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品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伴随社会的进步与基础教育改革向深入推进,大众对学生心理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备受重视,成为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从以下维度促进心理结构教师专业发展。

  1. 潜心阅读,弥补理论功底不足的缺憾。阅读的核心作用是交流,对专业书籍加以阅读无法立即产生实际效果,然而能够对阅读者的分析问题的角度形成影响,进而建立一套全新的思维方式。心理名师工作室可促使心理教师潜心阅读,通过与书的交流,让思维与视野得到更为明显的延伸,为个人增加发展动能。心理教师应立足于工作本身,针对顾虑与问题阅读相关主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阅读数目加以优化。

  2. 名师引领,跟随明灯前行。个体力量并非无穷无尽的,为了在更为广阔的平台有所突破,要应该参与团队与组织,与他人展开合作,实现经验的分享与传播,让自身综合能力迈上新台阶。非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点必然相对薄弱,但只靠自己在书中获得理论知识缺乏没有灵活运用,仅仅属于浅层次的成功。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检验所学知识理论,和优秀的团体与个人看齐,跟着名师学习,通过不同的事例,加深对书中知识的学习。

  3. 案例交流,跨区域合作交流。要促进本地区心理教师资源充分流动,提升交流合作。具体而言,案例分析需要面向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和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并且通过交流来捕捉育人的切入点或者方式,这一工作形式给教师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心理教师利用此方式可以延伸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把握相关问题,进而提炼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式,最终通过不断归纳和验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任务驱动下,小学品质教育要着眼于发展新格局,大胆推动高品质教育的落地,具体而言,应从教师内功、图书馆建设、心理健康支持以及品牌建设方面,多管齐下,这样才能为师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效破解当前人才培养顽疾,推动小学品质教育的降本增效。

参考文献:

[1]陈丹丹.实践取向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路径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70-72.

[2]李嘉琦,金兰.发展适宜性教育视域下培养儿童学习品质的现实问题及改进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23(0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