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全血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李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芳草湖农场分院


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结合血常规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单次血常规、全血CRP和联合检测。检测并分析白细胞计数(WBC)和CRP水平,比较并分析单项血常规、全血CRP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患者白细胞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7.50%,明显高于单项血常规和全血CRP (59.38%,64.06%,P<0.05)。单次血常规阳性率为59.38%,单次全血CRP阳性率为6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效,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细菌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临床效应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类型,包括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和病毒感染。感染性疾病是指在诊疗过程中,由于免疫力和体质较差而引起的其他疾病引起的感染,由于其致病机制不同,感染后的症状和诊疗方法也不同,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1]。现阶段,临床上对感染性疾病常采用血常规检查,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到温度、药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导致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下降,从而阻碍其普及[2]。细菌感染通常通过细菌培养来诊断,由于培养周期长,不可能早期诊断疾病。相关数据表明,全血CRP能有效判断体内传染源,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后期诊治奠定基础[3]。本研究对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血常规和全血CRP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数据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5个月至10岁。纳入标准:符合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研究,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无明显认知障碍。排除标准:最近用其他药物治疗过的;严重躯体疾病;并发肝肾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肝炎。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和全血CRP检测。

1.2.1仪器选择 五分类学仪器,迈瑞BC5800,校准液及相关原供试品溶液,质控品。NycoCard Reader II特种蛋白检测仪(由挪威AXIS-SHIELDPoc公司生产)使用校准溶液和原始测试溶液。所有仪器必须符合既定要求,室内质控理想,试剂未过期。

1.2.2检查方法:采集2 ml静脉血,用迈瑞BC580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同时使用献血者和冲洗液进行血液分析,严格按步骤操作;借助特定蛋白质自动实时检测分析仪和相应的匹配试剂,测定CRP指数,并详细记录数据。

1 . 3采用观察指标和标准检测和分析患者白细胞和CRP水平。比较分析单次血常规、全血CRP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标准:血常规阳性标准:WBC >(4 ~ 10)×109/L;全血CRP阳性标准:CRP>10毫克/升..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数据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白细胞和CRP水平分析患者白细胞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2 . 2 单项血常规、全血CRP和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血常规和全血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2.976,9.578,P = 0.000,0.002 < 0.05)。与单次全血CRP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298,P=0.585>0.05)。

3讨论

细菌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呼吸道感染,重症还可出现肠炎、肺炎等,相关资料显示,如果患者患有细菌感染,会检测到其体内的一种特殊成分(蛋白质成分),可与肺炎链球菌形成作用,此成分被视为CRP [4,5]。CRP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受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调节。正常情况下,CRP的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产生应激效应或形成炎症反应,体内CRP的分泌过程异常,在炎症反应的作用下,肝脏会大量促进CRP的合成,从而提高其水平[6]。同时,CRP是炎症的敏感指标,发病6 h左右即可测出其水平升高,24~48 h达到高峰,炎症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程度成正比。相关研究指出,当CRP水平低于99 mg/L但高于10 mg/L时,认为是浅表感染或局灶性感染;当CRP>100 mg/L时,应考虑侵袭性感染或脓毒症。这种检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不受性别、年龄、贫血等因素影响,检测过程简单,检测结果明显高于WBC特异性。由于是炎症标志物之一,对感染和炎症反应有积极作用,已得到临床和患者的一致认可。全血CRP具有检测快速、简便、灵敏的特点,检测结果不会受到血压、呼吸等指标的影响,因此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具有理想的诊断效果。

实践指出,CRP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敏感性可达90%以上,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当机体出现细菌感染时,CRP水平才会升高。一些心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疾病都会使CRP水平升高,因此,单纯使用CRP的误诊风险较高,这也是临床上根据CRP水平判断是否有炎症作用的主要指标。文献指出,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相比,细菌感染性疾病中CRP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CRP定量值较高,与敏感性高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单次血常规与单次全血CRP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技术逐渐完善,全血CRP结合血常规检测已成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在这项研究中,患者的白细胞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血常规和全血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疾病检出率,为后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此外,相关文献明确指出,世界上没有一种生物标志物是绝对特异和敏感的,疾病的最终诊断不能仅仅依靠一种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而应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和判断。WBC联合CRP试验不能确认细菌感染,因此,应采用临床鉴别诊断,将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当两者同时显示无升高时,应进一步判断,如CRP升高但WBC正常,此时应考虑患者自身体质和CRP水平,同时考虑炎症反应性和WBC,CRP和WBC升高,此时, 应分析测定时间,炎症6 h后CRP变化明显,建议一段时间后复查。

血常规适用于多种疾病,可以检测患者的疾病,但在潜在疾病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c反应蛋白是目前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重要检测项目[3]。它可以根据患者体内组织细胞损伤和死亡的程度,有效地反映患者的基本情况,其敏感指标可以有效地区分水平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查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段素霞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小儿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断价值时,对观察组进行了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在小儿细菌性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全血CRP结合血常规检测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有效的,对筛查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美瑞 . 全血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 健康大视野 , 2020, 28(15):63.

[2] 梁青 .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行血常规和全血 C 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 健康必读 , 2020, 28(12):42-43.

[3] 杨毅 . 探讨全血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 2019,36(2):243-244.

[4] 王中野 . 全血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 2018, 6(34):196, 198.

[5] 和景霞 . 全血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 医学检验与临床 , 2017, 28(11):40-42.

[6] 王楠 . 探究全血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 中国医药指南 , 2020, 18(1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