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观察

朱秋影

黑龙江省北安市北大荒集团北安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 评价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上核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5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CT检查,观察组采用核磁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诊断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优势显著,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的发生风险,为疾病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磁脑静脉窦血栓;临床诊断价值

脑静脉窦血栓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严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对于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而言,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提升其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影像学检查水平的提高,核磁共振检查水平逐渐提高,在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且获得了较好的诊断结果。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5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评价和分析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内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共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女病患的例数分别是16例、9例;病患的年龄为34~75岁,平均年龄(51.13±2.28)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最大者77岁,最小者3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1.22±2.74)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基础性资料,结果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两组之间是具有可比性的。

纳入标准[2]:(1)研究中纳入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符合脑静脉窦血栓的相关诊断标准;(2)入组研究对象的各项基础资料完整,患者的检查依从性良好,均可顺利配合完成检查;(3)对本次研究明确表示知情、同意,并且明确表示是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此次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3]:(1)合并肝肾、心肺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2)合并其他脑部疾病;(3)合并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CT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取患者仰卧位,全面扫描患者的脑部静脉,由专业影像学医生对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为患者的病情提供影像学的诊断依据。

观察组患者接受核磁检查:取患者仰卧位,使用的检查仪器是GE 1.5 MRI扫描仪,扫描厚度为5mm,层间距是1.5mm,矩阵面积为192×256,用TIW1和TIW2对患者从前额到后颈部进行序列扫描,由专业医师对患者的核磁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为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核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并将两组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4.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中键入计量资料(`x±s),选择t检验方式对组间数据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键入计数资料(n,%),选择X2检验方式对组间数据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当计算结果P值在0.05以下说明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经比较核磁共振与CT的检查结果,结果提示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显著低于CT,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1核磁共振与CT的诊断结果比较分析[n(%)]

组别

例数

准确率

误诊率

漏诊率

观察组

25

25(100.0)

0(0)

0(0)

对照组

25

17(68.0)

4(16.0)

4(16.0)

x2

/

9.524

4.348

4.348

P

/

0.002

0.037

0.037

3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多伴有颅内高压、脑内水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死亡率高。然而多数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增加了确诊的难度,导致治疗不及时,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对于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而言,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静脉窦血栓的早期检出率逐渐提高。其中,CT在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诊断上应用较为广泛,通过CT检查基本上可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应用CT检查主要观察血液密度,但对于脑实质的观察度相对较低,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增加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风险[4]。本次研究比较了核磁共振与CT两种方法用于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上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提示前者的诊断优势更为突出,采用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100.0%,且无误诊和漏诊的现象发生,而采用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仅为68.0%,误诊率为16.0%,漏诊率为16.0%。核磁对于脑部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高,成像参数和成像方位也更加多元化,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上可更精细的分辨分期程度,并通过观察静脉中血流信号的变化情况对血栓所处的时期进行准确辨别[5]。核磁共振对于血流的敏感性相对较强,不同时期的血流信号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此种检查方法不会对机体造成创伤,安全性更高,患者的检查依从性也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总体优势显著,具备临床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师艳霞.脑静脉窦血栓磁共振血流成像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03(01):116-118.

[2]马瑞亮.核磁共振检查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准确率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19,29(05):32-34.

[3]谢金荣,杨兴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与256层螺旋CT诊断评价[J].影像技术,2019,31(03):6-8.

[4]马雪霏.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03(04):135-136.

[5]高军,高戈,段明明.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刍议[J].中外医疗,2019,38(28):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