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下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不同护理模式下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龙新容

娄底市妇幼保健院 儿保科 417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输液患者采用不同模式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护理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48例小儿输液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完成输液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模式完成输液护理干预),各24例;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药物残留量、穿刺时间、护理不良事件(药物外渗、针头脱落)总发生率。结果:针对性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95.83%)高于基础护理组(66.67%)(P<0.05);针对性护理组药物残留量(9.59±2.89)mL、穿刺时间(6.15±0.75)min分别少于、短于基础护理组药物残留量(13.49±2.39)mL、穿刺时间(8.19±0.92)min(P<0.05);针对性护理组护理不良事件(药物外渗、针头脱落)总发生率(0.00%)低于基础护理组(33.33%)(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模式有效应用后,同基础护理模式比较,可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并且将药物残留量减少,将穿刺时间缩短,将药物外渗、针头脱落发生率显著降低,促进输液患儿预后水平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儿输液护理;针对性护理模式;基础护理模式;护理满意度;药物残留量;穿刺时间;护理不良事件

儿童作为特殊人群之一,呈现出心智发育不成熟特点,针对症状会本能表现出恐惧感,并且输液中哭闹现象出现会使反复穿刺概率显著增加,并且因为护理工作复杂以及家属消极心情影响,未经有效处理后,会呈现出护患纠纷现象[1-2]。对此针对小儿输液患者采取有效方式展开护理干预,意义显著。基础护理方式运用,体现为对于各项护理工作遵医嘱完成,表现出较弱主动性,难以将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本研究旨在探讨对小儿输液患者采用不同模式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护理效果,并观察对护理满意度产生的影响,为达到促进输液患儿预后水平显著提升目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48例小儿输液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和针对性护理组,各24例;纳入标准:对于此次实验要求,家属均知晓;患儿均接受输液治疗;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重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基础护理组男、女各18、6例;年龄2~11(5.25±0.29)岁;针对性护理组男、女各19、5例;年龄2~12(5.27±0.3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1.2.1 基础护理组

就输液基本常识以及系列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对输液患儿给予必要安抚,将其配合度提高。输液过程中,要求家属如存在系列问题,需要同护理人员及时联系,禁止呈现出擅自拔针的现象。

1.2.2 针对性护理组

①积极展开穿刺前护理干预,在穿刺期间需确保环境光线充足以及安静,穿刺前将患儿及家属心理疏导力度进行强化,并且就系列穿刺知识对患儿家属进行讲解,针对患儿给予必要安抚,利用鼓励词汇等,将其紧张、恐惧情绪消除,使其依从性提高;②积极展开穿刺时护理干预,穿刺期间针对穿刺位置选择需要充分重视,因为患儿表现出较细血管,并且呈现出烦躁不配合、哭闹等现象,家属渴望首次成功完成穿刺,从而使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增加,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需要穿刺经验丰富;③合理进行穿刺位置选择,如患儿年龄<3岁,则头部静脉表现出较高清晰度。因为头部表现出较少皮下脂肪,所以可对其展开静脉穿刺操作。在穿刺期间,将血管附近毛发刮除,对血管暴露充分性做出保证,确保固定工作顺利完成。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量表对患儿家属展开调查,极为满意:80分~100分;基本满意:61~79分;不满意:0~60分;②比较两组

药物残留量、穿刺时间;③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药物外渗、针头脱落)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X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615529e32a371_html_86af91341353501c.gif 。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1.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针对性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95.83%)高于基础护理组(6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n(%)]

组别

极为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针对性护理组(n=24)

10(41.67)

13(54.17)

1(4.17)

23(95.83)

基础护理组(n=24)

4(16.67)

12(50.00)

8(33.33)

16(66.67)

X2




6.7009

P




0.0096

2.2 两组患儿药物残留量、穿刺时间比较

针对性护理组药物残留量、穿刺时间分别少于、短于基础护理组(P<0.05)。(见表2)

2 两组患儿药物残留量、穿刺时间比较 (615529e32a371_html_86af91341353501c.gif

组别

药物残留量(mL)

穿刺时间(min)

针对性护理组(n=24)

9.59±2.89

6.15±0.75

基础护理组(n=24)

13.49±2.39

8.19±0.92

t

5.0946

8.4196

P

0.0000

0.0000

2.3 两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

针对性护理组护理不良事件(药物外渗、针头脱落)总发生率(0.00%)低于基础护理组(33.33%)(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n(%)]

组别

药物外渗

针头脱落

总计

针对性护理组(n=24)

0(0.00)

0(0.00)

0(0.00)

基础护理组(n=24)

5(20.83)

3(12.50)

8(33.33)

X2



9.6000

P



0.0019

3讨论

针对患儿在开展输液护理工作期间,基础护理方式运用呈现出步骤单一以及片面化特点,难以将护理质量有效提高[3]。在此种情况下,针对性护理方式有效运用,其能够将基础护理方案进行不断改进以及完善,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依据患儿具体情况完成针对性护理,具有全面性以及细致性特点,可将护理效果显著提升[4]。通过做好穿刺前、穿刺中护理干预,能够将患儿穿刺配合度提高,使穿刺时间获得有效缩短。并且合理进行穿刺位置选择,能够将患儿穿刺痛苦性有效降低,使穿刺质量提高[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模式有效应用后,同基础护理模式比较,可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并且将药物残留量减少,将穿刺时间缩短,将药物外渗、针头脱落发生率显著降低,促进输液患儿预后水平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晓燕.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名医,2020,13(19):109-110.

[2]祁小梅,张文攀.精细化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依从性、舒适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5):187-189.

[3]孙小莉,王怡,李丹.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构建及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2):128-129.

[4]黄美玲,李蓉.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0):4422-4423.

[5]徐彦霞.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