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能通过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1

支气管哮喘能通过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吗

张维勇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中医医院 644002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多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被涵盖在中医学“咳喘”范围内,病情有上升趋势。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呼吸延长、哮喘气促。多发于呼吸道病情急,反复发作。许多患者因为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或者采取的治疗方式不恰当,最终使得病情无法彻底治愈,一些时候对生命造成危害。诱病因素主要为痰饮留伏,痰气集结,占用了气道,使得脾虚失运,产生了痰湿,贮藏于肺,滞留肺络,导致喘咳痰鸣,西医治疗主要为控制感染,中医疗法则主要为以祛邪化痰,止咳平喘。

因为气道载膜上皮载膜损害情况不同,支气管哮喘症状反应轻重及临床症状不同,反复性出现,多数患者因为治疗时机及治疗手段不同,最终无法彻底治愈,一些情况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及时准确的诊断很有必要。支气管哮喘发作当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西医往往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有吸氧、抗感染、抗过敏,然而,效果不理想,无法有效控制哮喘的二次发作,此外,服用激素、抗生素药物效果差,病情反复发作,哮喘患者进入了恶性循环中。

1中医治疗

1.1内服药物

1.1.1急性发作期①热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闷息粗,呛咳阵作,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黄粘稠,难以咯出,身热汗出,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水痰,降气平喘,益肾纳气。主方:清肺补肾汤加减(炙麻黄9g,黄芩、射干,苦参各15g,鱼腥草30g,瓜蒌、葶苈子各15~30g,补骨脂、黄芪各15~24g,沉香冲服0.6g,雷公藤25g,大枣6枚)。②冷哮: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胸闷息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痰清稀色白,或呈粘液状。面色紫黯,形寒肢冷,汗出,口不渴。舌苔白滑或腻,脉沉滑或弦。治法:温肺化痰,降气平喘,温肾纳气。主方:温肺补肾汤加减(炙麻黄、射干、五味子各15g,法夏、干姜各10g,附子6~9g,黄芪、补骨脂、淫羊藿各25g,沉香冲服0.6g,地龙15g,黄芩15g)。

1.1.2缓解期①肺脾气虚:咳嗽气短,痰液清稀,面色白光白,畏风,纳光,多痰,浮肿,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濡弱。治法:补肾益肺。主方:补肾防哮丸(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熟地、山萸肉,菟丝子、白术各30g,黄芪、当归各60g,五味子、附片各15g,法夏、胆南星各20g,胎盘1具)。按比例研粉,制水丸或密丸,每日早晚各服9g,宜好发季节前2个月连服3~4个月;常年发作者宜喘止后服药3~4个月,连服3~5年。②肺肾两虚:咳嗽气短,动则气促,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舌淡脉弱。治法:补肾温阳,补脾益肺。主方:补肾防喘片。服药方法:自8月份初开始至10月底为止,3个月左右,连服3~5年。

1.2针炙

1.2.1穴位封闭:取天府,足三里穴,用黄芪注射液2ml,每周1次注射。第1周用右天府及左右三里穴,每穴1ml;每2周用左天府及右足三里穴,左右交替,于缓解期注射34~38周为一疗程,连续注射3年。主要用于小儿哮喘的防治。

1.2.2针灸:取①定喘、天突、肾俞;②肺俞、大椎、足三里。每天取穴1~2组,两组交替使用,10~15日为1疗程。

1.2.3耳针:平喘、肾上腺、交感。多用王不留子埋穴,亦可用针刺以上穴位。

2西医

2.1缓解期

2.1.1兔疫疗法:哮喘菌苗用于每次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的病人。常用三联或五联菌苗于好发季节前2个月开始皮下注射0.1ml,每周1次,逐次递增0.1ml,直至1ml,以后1ml为维持量。终年发病者可常年应用。

2.1.2色甘酸钠和酮替芬:预防哮喘发作疗效较好。宜于发病季节前1月左右开始应用。

2.2发作期

2.2.1轻度发作:用氨茶碱或喘定口服,亦可用异丙肾上腺素、舒喘灵等雾化吸入。

2.2.2中度发作:可用氨茶碱0.5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或肾上腺素0.2~0.3ml皮下注射,与氨茶碱合用可增强疗效。抗生素宜结合痰培养结果联合用药。上述方法不能控制时,可选用强的松口服,每日30mg早上顿服,待症状缓解后减量直至停药。

2.2.3哮喘持续状态:多表现为重度至危重状况。处理方法除参照中度发作的有关措施外,还应注意补液(一般用葡萄糖盐水2000~4000ml/d静滴):纠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100~200ml静滴);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氢化可的松100~400mg加入液体内静滴,或用地塞米松5~10mg入液体中静滴。症状缓解后应改用强的松口服,并逐渐减量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