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3

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黄倩,陈娟

兴国县中医院 江西 兴国 342400

【摘要】 目的 研究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接受针灸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针灸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病情控制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6.7%,高于对照组的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6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3.3%,高于对照组的7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接受针灸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大幅度改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护理服务满意度和生活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针灸;康复护理干预;生活能力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多发性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在我国呈现不断升高的发展态势[1]。本文研究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接受针灸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17例;脑梗死病史1-9个月,平均3.2±0.5个月;患者年龄42-79岁,平均60.4±5.8岁;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18例;脑梗死病史1-11个月,平均3.5±0.4个月;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60.1±5.6岁。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针灸康复护理干预,① 针灸: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头针和体针两种形式,头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选取患侧运动区域范围行针,而体针在治疗过程中则主要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取穴主要包括风池、曲池、手三里、合谷、伏兔、外关、内关、三阴交、阳陵泉,在具体治疗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适当的加减,每天进行一次针灸治疗,每次针灸的持续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连续治疗三个星期。② 康复护理干预。语言康复护理干预:由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言语功能通常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护理人员需要特别针对该类患者的言语障碍的具体类型,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嘱咐其切勿着急,并耐心的对其进行口型示范,指导其反复说出某事物的名称,使记忆功能加强。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每天坚持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性练习,以松手和握拳等练习为主,同时还可以适当进行抓拿动作和负重练习,帮助患者在适当的时候床下站立、床上坐起、翻身。

1.3 观察指标

(1)对护理服务满意度;(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4)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5)病情控制总有效率。

1.4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显效:肌力恢复正常,或提高程度明显,神志状态和语言功能正常,日常生活可自理。有效:肌力有一定提高,神志状态和语言功能有所恢复,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无效:病情没有改善,或进一步加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2]

满意度:在治疗结束后通过不记名打分问卷的方式,对满意度进行调查,100分为满分。≥80分满意,<80分且≥60分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3]

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量表进行评价,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越理想[4]

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价,包括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指令、意识水平提问、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功能等方面,最高24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5]

生活能力:采用WHOQOL-100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社会关系、心理、环境、生理、独立性、精神支柱等方面,最高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能力越理想[6]

1.5 数据处理

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后者以(61552efb25bdb_html_6a5fbe5689beb935.gif ±s)的形式予以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

2检验和t检验,以SPSS18.0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

2 结果

2.1 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满意度数据统计[n(%)]

组别

例数(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0

7(23.3)

17(56.7)

6(20.0)

24(80.0)

观察组

30

18(60.0)

11(36.7)

1(3.3)

29(96.7)*

注:与对照组比较*X2=4.46*P0.05


2.2 不良事件

观察组仅有1例(3.3%)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6例(2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总时间(d)

组别

例数(n)

住院总时间

神经功能恢复

对照组

30

16.97±2.10

14.81±2.53

观察组

30

13.06±2.43

10.27±2.50

t值


13.559

14.356

P值


<0.05

<0.05


2.4 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两组在护理后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组别

时间

运动能力

NIHSS评分

生活能力

对照

护理前

54.29±3.75

15.71±2.09

64.73±6.95

护理后

72.61±5.83

9.45±1.73

81.24±7.60

t1值


26.538

15.743

25.309

P1值


<0.05

<0.05

<0.05

观察

护理前

55.06±4.72

15.08±1.84

65.26±8.14

护理后

83.47±5.16

6.34±0.86

90.38±7.86

t2值


35.194

19.864

33.715

P2值


<0.05

<0.05

<0.05

t值


20.248

13.882

18.406

P值


<0.05

<0.05

<0.05

注:t1、P1为对照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t2、P2为观察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t、P为两组护理后组间比较


2.5 病情控制总有效率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 总有效率数据统计[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6(20.0)

17(56.7)

7(23.3)

23(76.7)

观察组

30

17(56.7)

11(36.7)

2(6.7)

28(93.3)*

注:与对照组比较*X2=4.59*P0.05


3 讨论

一旦脑梗死发病,不仅仅会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降低,同时还会使其家庭乃至全社会承受极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虽然随着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是致残率水平却仍然居高不下。据统计在国内全部的脑梗死患者当中,存在一定肢体功能障碍的人数占80%以上,其中以脑梗死后偏瘫最为常见。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接受针灸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大幅度改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护理服务满意度和生活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明秀. 探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针灸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2):139.

[2] 肖彬,阮文佳,李艳慧. 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3):385-388.

[3] 王凯,杨建全.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7,30(7):107-110.

[4] 王亚玲.健康教育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2):167.

[5] 邓兵,游佐.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217-218.

[6] 梁菊花,钟文津,覃禹铭,等.穴位按摩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