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研究

朱 鹏

盘州市应急管理局 贵州六盘水 552524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在研究中国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论述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意义。国内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较为落后,需要从多方面予以加强,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

1导言

目前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为了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2016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明确各有关单位按照要求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风险分级管控是根据风险等级、管控难度等因素来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矿山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政府监管部门及企业管理者有针对性的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矿山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2.1落实国家标准化改革的需要

有专家曾说,法规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标准是对物的技术要求进行规范,其中安全标准又是对物的强制规范,所以强制标准它既有法规属性,又有技术属性。从2018年1月5日新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标准类型里增加了“团体标准”,原有的标准类型定位发生了变化。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正在切实落实新标准化法中的改革举措,大力推行团体标准,但同时也提高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门槛。从2018年1月5日新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标准类型里增加了“团体标准”,原有的标准类型定位发生了变化。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正在切实落实新标准化法中的改革举措,大力推行团体标准,但同时也提高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门槛。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标准会进一步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需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针。“必须强化依法治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加快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强化基层监管力量,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要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统筹做好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安全生产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支撑、完善和延伸,是依法治国、依法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依据。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就是依附在国家的根本法律之下,对相关行业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3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隐患排查整改不彻底

露天非煤矿山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识普遍偏低,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没有详细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不清楚如何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即使发现事故隐患也心存侥幸,没有及时整改销号,实行隐患闭环管理;有的企业甚至对重大隐患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一线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三违”现象较为普遍。

3.2危险源的识别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等标准,分析辨识每个风险评估单元(风险点)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危险源,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风险评估单元的分析:风险评估单元(风险点)→单元内包含的事故类型→每种事故从人的不安全行为(R)、物的不安全状态(W,包含环境因素)、管理因素(G)三大方面寻找危险源→具体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建议的控制措施。

3.3矿山企业普遍安全投入不足

地下开采矿山属于高投入、高风险行业,许多矿山企业受到矿产品价格回落或自身资源储量不足、品位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矿山企业多数效益不佳,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管理中。因安全投入不足,导致矿山安全管理水平下降、事故频发、矿山停产整改,又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造成恶性循环。

4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4.1严格依法履行“三同时”手续,加大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的投入力度

大力查处安全设施设计与实际生产现场不符的矿山;重点整改地下矿山提升运输系统和通风监测系统不健全、排水能力不足、使用淘汰落后设备、一级负荷没有采用双电源及双回路供电等问题,确保企业不带病运行。

4.2完善非煤矿山组织架构

现阶段来说,很多中小型该行业的企业安全组织架构并不是很完善,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虽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一套严格的安全生产准则,但是存在着因为组织架构不合理的问题,无法将安全管理的措施落实到个人。起不到相应的管理效果。再者因为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敷衍了事,也起不到相应的管理作用。所以企业应当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大企业的组织架构模式,真正实现能够将安全准则落实到个人。一但出现安全事故,要做到能够追责,到相关的单位或者个人,不能让追责困难,没人担责的状况出现。同时也要将企业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和细化,将责任精确落实到一个小组,一个人身上,不能出现无法追责的状况出现。也要安排人员进行每天的安全作业检查,确保每个人能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工作。

4.3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1)露天非煤矿山企业一是要根据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清单,照单检查,发现隐患严格按照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的要求整改闭环,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并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行自查、自改、自报。

(2)认真开展露天非煤矿山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工作,健全安全风险管控台账,明确各安全风险点位的责任人。

(3)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严查“三违”行为,杜绝“三违”。

(4)加大节假日、“两会”、汛期等重要时段和特殊时期的隐患排查与治理的力度,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4.4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重点关注新入职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保证新员工经过培训全部考试合格后上岗;政府相关部门可依据《应急管理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应急[2019]107号)对企业开展地下矿山从业人员相关培训提出具体要求,列出地下矿山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岗位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事故初期需要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等,要将安全生产知识贯穿矿山全部从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全过程,补齐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及技能短板。

4.5提升风险规避能力

非煤矿山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要注重安全隐患的预防和应急工作。首先防范于未然是排在首位的。企业必须加强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建立安全隐患数据库,实时监控安全隐患的状况。另一方面,加强对于特殊时期的安全监控工作,在春夏之际注意山体滑坡,洪涝等灾害,在秋冬之际注意森林防火等安全检查工作。在发现安全隐患之后,交给相关部门进行整改落实工作,做到预防工作。然后定期的安全演练,多套的应急救援措施,必须是一个企业不变的日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矿山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一个良好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保障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切矿山活动的基础,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洋,罗志伟.非煤地下矿山生产安全管理现状及分析[J].现代矿业,2021,37(05):222-224.

[2]陈颖,陶可,刘业娇,任玉辉,刘进才,李焘,李茂林.非煤矿山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设方法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1,47(0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