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结构与关键栽培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水稻种植结构与关键栽培技术分析

王俏俏

嘉积镇农业服务中心 海南省 琼海市 57140 0

摘要: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各地省份地区的气候环境各异,所以直接影响着农业中种植水稻的品种以及水稻的生长周期。通过相关科研人员不断的探究,进行了多代水稻的培育,进而衍生出复杂的水稻种植结构。对此,本文阐述了我国水稻种植结构以及关键栽培技术,对不同的地区环境的水稻以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稻种植结构;栽培技术;分析


引言: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为了解决民生问题,研究出复杂的水稻种植结构,从而提高水稻产量,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基于我国特有的环境和气候,直接影响到各地水稻的生产量和水稻质量。复杂的种植结构也需要栽培技术的支持,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培养出优良的水稻品种。

一、水稻种植结构研究

(一)多种品种共存的结构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差异大,这些因素导致多种品种共存的结构出现。水稻生长周期的特征不同,主要品种有籼稻、粳稻。籼稻的周期一般为一年成熟两到三次。粳稻的周期则更长,为一年成熟一次。例如,海南省地区的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地处热带边缘,形成一个天然的温室,正适合种植籼稻。海南省常年的夏天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一月份的温度为最冷的天气,都没有低于17摄氏度,年光照为1700到2600小时左右,光照率为55%左右,致使水稻生长快,周期短,同时受到充足的光照,并且光合潜力高。海南省种子总站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现今有14种水稻新品种被培育出来,例如广星优青占、特优889、特丰占2号等等,都属于籼稻,适合在海南地区推广。

(二)"多稻"共存局面

根据气候的季节的差异,将水稻分为两季和三季水稻,又称为春季水稻秋季水稻;根据不同的水稻生长周期,分为早稻、中稻、晚稻。其中早稻也称为春季水稻,中稻为一年一次的水稻,晚稻称为秋季水稻。根据土地质量和条件,包括土地的含水量多种因素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种植结构,因此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水稻品种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各有各的特征。例如,在海南省本土地区多会种植两季水稻和早中晚三种水稻,而北方地区大多数则会种植中、晚两种水稻。

(三)杂交稻占主要成分以及地区分划明显

通过农业科研人员的呕心沥血的研究,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的同时种植,主要以杂交水稻为主,其中推广水稻的品种也会因地而异,种植区划分为华南、西南、华中、华北、东北以及西北,每个区域的面积都不相同的。从比例上来看,以南方的种植面积为主,在种植水稻的面积上,更多的以杂交稻为主,来适应和推进当地的农业发展。

二、水稻关键栽培技术分析

(一)高产量优质栽培

我国水稻种植的结构复杂多样,以致于水稻种植的关键栽培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很多,各个地区选用的关键栽培技术也存在差异,总之,高产量栽培是关键栽培技术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高产量栽培技术是通过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种植,适当的安排播种期,确保水稻苗期的安全,保持水稻种植的合理发展。

一方面,面对水稻的不同品种,应选择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实现高产量的目的,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粮食生产和安全是重中之重,实现水稻高产量已经成为农业相关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广大相关技术人员的研究下,培育超高产株型,对整个水稻对产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同样的营养环境下,使得穗数和穗重乘积最大时,才能实现高产最大化的目标。水稻高产量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改良,才会推动水稻生产的不断发展,为我国人民带来便利。

另一方面,完善田间工程,严格遵循技术的规范性,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例如在海南省的东南部,早稻播种在12月份,晚稻播种在6月份,海南的西北部的早稻播种一般晚于东南部地区,在1月份,同样晚稻也是晚于东南部,被安排在7月份。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征合理的安排播种时间。为防止在早稻遇到低温时期出现烂种等问题,要采用科学的催芽方式,多浸多晾,使得种子出芽时间一致,生长均匀。晚稻播种时如遇雷雨天气,要采用地膜覆盖方法,避免雨水把种子冲散和流失,从而确保水稻的高产量。

(二)保证水稻高产优质的要素

我国农业已经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专向为高品质发展阶段,在我国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相关种植者要采用优质的栽培技术来进行种植,从而获得高品质的水稻。不仅仅只追求高产量而更关注水稻品质和安全性、提质增效等。要向着优质高效的方向,科学采用先进栽培技术,着力解决水稻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结合水稻生产的种植环境以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首先选择适合本土气候的水稻品种。面对本土地区的环境,选择抗旱,抗倒伏、丰收性好、出米率高的水稻优良品种。挑选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以保证种子的萌芽率为95%以上,需要晾晒一两天,剔除混在种子中的杂质和病粒。选出粒饱质量一致的种子,通过对种子进行清洗和消毒的处理,再用清水浸泡两到三天,待种子壳发白时将其阴干备用。在培育幼苗的阶段也是非常严格的,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的高产量的完成,

培育幼苗的方式要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以及排灌方便的土地,早腾叉,早整田,采用大小行,均匀行插植方式,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有利于水稻苗健康生长。

其次,做好保水、增温、抗旱、防虫害的工作。随着我国国民消费者对绿色无污染食品的热衷,相关种植人员需要不断提升水稻的质量,合理安排栽培时间,贯彻"预防为主"的种植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以及生物防治,合理选择适用于本土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禁止使用高毒和高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安全条例的规定。种植过程中选用抗病品种,来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利用通风透光土壤环境,有利于减少虫害的发生。大力积极的推广应用鸭子吃虫除杂的手段,生产无公害的大米。重点抓好稻瘟病、稻蝗等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的防治策略,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

最后,合理调整水肥使用的情况。由于土壤中富含多种无机盐,土壤本身含有营养成分可以满足水稻对氮磷钾等无机盐的需要,但对于多年连续种植水稻的土地会出现肥力不够的现象。所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肥力状况,结合不同品种水稻需肥的规律,提高肥料利用率。对水稻要分析测试,为农业水稻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肥料适当可使水稻得到充分的养分,但过度的施肥会使水稻的正常生长情况受到影响,要重视基肥的施加,基肥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将氮、磷、钾肥适当的混合使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通过水肥管理,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前提下,根据水稻生长的特征,来确定施肥量。水分也是水稻生长需求的重要物质,是促进水稻生长的必要条件。根据本土土壤水含量来进行合理的灌溉,在整个水稻的生长周期中对水分的需要量是区别的,对此,灌溉时要精确灌溉,过量的水分会导致水稻根部呼吸困难,严重情况会导致水稻烂根,减少产量,当水稻出现洪涝时要进行排水处理。因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表现来完成优质栽培,种植出外观好,透明心白,适口性好的高质量的水稻是完成种植水稻工作的重要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面对我国市场中对水稻的大量需求,在相关科研人员的辛勤劳作下,已经做出了重大成就,为民生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水稻的产量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通过对水稻结构的分析,培育出多品种的水稻,来适合我国不同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种植,应用高产量优质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解决不同水稻问题,来实现水稻稳定产出和高质量栽培的目标。从而提升水稻带给人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为人民提供生存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祥.水稻种植结构与关键栽培技术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2017(13):83-83.

[2]李军.探究水稻种植结构与关键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