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初探高校加强 "课程思政 "建设现实路径选择

张乾、陈俊涛、张玉德、陆银平

河南理工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1

摘要:“课程思政”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推进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将会议精神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变的教学理念。对于高校来说,“思想政治课程”的基础建设是完成“德育”的重要途径,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是创造梦想时代,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高校;现实路径选择;初探


前言:高校是选拔培养人才的主战场,但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同学的引领作用,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必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各学科都具有教书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就是要充分挖掘高等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地运用到人才培养中,从而提高其教书育人的效果。

1高校“课程思政”的特征

1.1全面性

“课程思政”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关键在于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全员教书育人、全课程内容、全管理体系在设计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全员教书育人的特点,意味着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基本建设时,各类课程内容的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科中德育要素,全体教师将加入“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的主体地位,完成了学生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提升的统一。

1.2自主性

自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第二个特征。自主性的具体表现是,在高等院校方面,高校可以遵循院校的优势和发展规划。因此,可以说,高校是“课程思政”基础建设的主体。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想政”基础建设时,必须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探索高校独特的隶属关系,找到适合学院整体优势的方法。就教师而言,在推进“课程思政”基础建设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内容,在各方面开展自己的课堂教学主体性,整合课程内容。

2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的内容是对学生思想的文化教育,专业课程和基础课内容是对学生思想的潜在文化教育。知识理论课程蕴含思政课内容。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基础建设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众所周知,仅以思想政治课内容为基础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不足的。高校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教育作用,完成协同育人。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专业学科和专业课程教师对课程的思想政治认识存在误区。有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的职责,与他们无关。一些教师重视专业技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他们认为,把大量时间花在教授思想政治基础知识的专业科目上,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影响。

现阶段,不少高校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学策略仍是填鸭式课堂教学。老师讲课,学生认真听。这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基础知识,而不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更不用说将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行动。特别是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结合的层面上,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课堂教学的双重结合。缺乏合作学习服务平台,缺乏系统化、群体化管理的教学策略。

3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

3.1高校领导重视度要加强

高校要推进“课程思政”,必须以团委和校领导为主要推动者。高校党委工作部署与党的工作方向一致。团委工作目标之一,就是要合理正确引导学校与党的规定保持统一的方向。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基础建设时,要充分发挥团委和校领导的作用,结合我国的教学目标和党的发展前景,抓好全局规划,贯彻“课程思政”发展趋势,有效统筹,合理落实高校德育日常工作任务。按照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提升高等学校教职工将更加注重“课程思政”的基础建设。

3.2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上的认识

教师在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时,必须确立“课程思政”内容,在确立“课程思政”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文化教育。“课程思政”规定,教师要把思政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内容、实现伟大复兴的理想融入教学内容的阐释中。高等学校促进教师对“课程思政”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够按照宣传教育的方式完成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学习与培训,让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更深的认识。因此,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高校教师首先要提高对“课程思政”内容和学习培训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价值,提升工作能力,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专业知识,传播理论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3.3建立专业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队伍

第一,是高校要大力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增强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这个概念是基本的。第二,大力开展示范有目的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具体指导,建立备课规章制度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非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发挥“课程思政”在德育中的作用。第三,是高校要不断加强教师对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教师在价值观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能力,确保教师明确如何立足课程内容的特点,整合挖掘思政教学的内容。

结论:总之,以“课程思政”基础建设为参照点,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涵,打造“课程思政”教学高地。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培养符合时代标准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董淑敏.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的选择[J].办公室业务,2020(20):50-51.

[2]都雪.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选择[J].智库时代,2020(15):199-200.

[3]孙杰,常静.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15-17.


作者个人简介: 姓名:张乾 出生年月:1983.10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南柘城 学历:博士研究生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基金项目:河南理工大学重点教研项目“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矿

物加工工程专业建设规范的研究与实践”(2015JG014);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