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汤华茂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1120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了很大地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正在引领社会飞速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做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将会引领信息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前言:目前技术发展速度最快、应用前景最好、市场竞争力最佳的新型技术产业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面,有关移动互联网的课程内容较少,人才培养模式也处于探究过程中。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不了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当前计算机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及时创新和变革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互联网正处于延续性与持续性飞速发展状态,新的互联网产物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变革。同时,互联网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能力需求日新月异,这给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顺应网络时代的创新发展迫在眉睫,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满足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还能为计算机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2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专业教学人才培养问题

计算机专业教学人才培养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就业平衡性较低,计算机专业作为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摇篮,是计算机行业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支撑,在计算机行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计算机行业不仅对学生的理论水平、逻辑思维以及编程能力等多方面皆提出了更高的要。但是,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之间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再加上计算机人才市场逐渐饱和,使得专业发展与就业的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使得学生未来就业受限;二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许多高校在教学模式上存在过度倾向理论教学的情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这不仅影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三是专业知识滞后性较强,主要是指计算机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材内容更新滞后,过度依赖教材本身的教学活动存在滞后性较高的问题,学生接收的知识信息并不能适应IT行业的发展速度。

3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3.1重视学习内容扩宽,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应当局限于专业课程知识,还应当顺应互联网发展拓宽教学领域,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拓展与完善。此外,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综合知识,推动学生综合水平与能力提高,除却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应当将课程思政、职业道德培训、公共学科学习等融入于计算机专业课程之中,促进学生思想、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共同成长。

3.2顺应时代行业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改革是高校促进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课程改革方面,高校要勇于改革和转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出发,推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发展。同时,在改革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强化对社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的关注,用以保障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社会发展步调一致,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提升创造条件。

3.3强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必须依靠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拥有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使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不断涌现出来,对教师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专业实践经验,还必须具备扎实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建立健全,对有资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师定期开展计算机专业考核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师定期举行相应的技能大赛。这不仅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能丰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也会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3.4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手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意识,在整个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设计者、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当计算机专业教学完毕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不足,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予以完善。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学生是否具备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意识;二是,学生是否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团队合作能力;三是,教师是否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多学科整合能力;四是,是否突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色。

3.5优化落实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在新时代,校企合作成为学校实践课程的重要呈现方式,侧重于将学生带入企业之中,亲身体会岗位要求,为学生自我提升和教学优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当强化对企业的沟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与创新合作方式,引导企业将最新计算机技术带入到专业教学之中,更新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与企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让人才培养目标更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科学地开展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更是目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只要相关部门能从思想上提升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将会顺利、高效的切实落实,保障计算机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


科研项目编号;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GZY201810-YA)



参考文献:

[1]徐芳,徐秋月,程军.校企协同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2):111-116.

[2]黄晓清,田美艳,叶勇健,等.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的构建[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247-248.

[3]蔡世水.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5):164-166.

[4]闫玮.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0(31):4-5.

[5]同晓荣,刘军.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11):5-7.

[6]刘丽杰,路阳,刘英楠,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文汇,2020(1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