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

李琛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4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企业通过开发矿产,可以提升企业利益水平,维护企业生产的连续性,但是在矿山开发过程中会破坏山体,在矿山附近堆放碎石废渣等,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在雨季会损坏边坡,倾斜大量的碎石,危害周围居民的生活。在废弃矿山中经常会出现上述问题,这也突出了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单位需要非常重视这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相关工作。

关键词: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

引言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破坏了生态环境。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且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针对不同区域内不同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地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提出预防及修复对策,可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方法合理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1废弃矿山地质对环境的影响

废弃矿山地质对环境主要会产生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环境污染三个方面的影响。对于地质环境而言,很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使坡面的植被破坏产生荒漠化,或对于堤坝以及水位产生恶劣的影响。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探究,因森林植被以及地面植物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进一步干扰动物的栖息地以及植物的适宜生存条件,从而使植物和动物丧失了多样性。对于环境污染而言,废弃矿山地质可能会产生较多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不同程度的固体污染,这些经过长时间的渗透与蔓延,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区域。

2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分析

2.1滑坡治理措施

对于滑坡,首先要保证其稳定性,避免在治理的过程中产生二次滑坡的现象。根据地质的情况以及能够承受的应变应力的状态,结合工程力学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学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对于坡高坡度角等一系列参数测试后,使用计算机模拟系统对于受力点以及受力的程度进行判断,从而为支撑滑坡以及加固滑坡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最后根据施工方案来进行抗滑桩以及防滑绳链的加固。

2.2重点修复工程

对矿区占用及破坏的土地进行恢复治理,采取回填、平整、覆土的方式改造为耕地、建设用地。针对长期积水的采坑,实施精养渔塘改造用于农业灌溉或渔业养殖。①覆土造田模式。将废弃露天采坑回填整平,充填材料就近的黄河落淤,并需铺表土层,对粮食、经济作物表土层不小于0.8m,对种植树木表土层一般不小于1.5m,其中腐殖土层厚度不小于0.3~0.5m。②建设用地模式。采用风化砂或粉煤灰等固废物充填采坑,夯实,经检测合格后可作为民用或工业建设用地。③渔业养殖模式。适宜于采坑深度大,靠近水源的矿坑,进行进一步整理,改造成水塘,利用河水或矿坑积水发展水产养殖业或直接用于农业灌溉。④矿山复绿模式。清理危岩、碎石,回填耕植土,种植树苗,恢复绿色植被。

2.3完善地质灾害预防制度,并积极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

构建完善的地质灾害预防制度,并积极引入先进的防治技术,不仅与废弃矿山的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相关联,更稳步推进矿山停止开采前的各项安全预防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须加强资金投入,比如建立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的专项基金,避免发生因缺乏资金投入而导致其无法长期持续治理的情况,从而保障在灾害治理过程中享有较为充足的经费。其次治理技术要紧跟时代潮流,掌握当前环境治理领域最新科技技术,与国际接轨引入先进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例如净化污水工程填充新型特殊材料,建构水力坝用以遏制污染面持续扩大等方式,以便从技术层面解决相关治理问题。

2.4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

土地复垦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废弃矿山的土地,使其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实地地质环境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使其由废地转变为农地以及有经济创造生产能力的工业及生活用地。比如,根据当地的降水量以及水资源含量等情况,将地势低洼的矿地首先进行有害矿石矿渣的排除,此后进行池底平整工作,在矿山池底铺设适宜鱼类生长的淤泥腐质物,合理开发为鱼塘。而对于农业以及林业用地而言,则可以适当选择坡地或者因位置人为填平造地。其中关键为土地的平整工作,平整度过高则地面过于坚硬,不易于后期的种植业的开展,如过于松散则可能造成破土滑动。对于植被的重建工作,应将重点集中在植物的品种选择和育种的环节。因矿石地的土壤较容易产生盐碱化,缺乏氮磷钾等物质的补充,因此需要选用适应性强,在干旱及非肥沃土地易于存活的植被品种。对于土质松散的区域,科学种植根系发达,能够起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干旱的北部矿山废土环境下,多种植灌木乔木等耐干旱的品种。优选已被实践证明的、易养、易管、易活的品种。这样能够大幅提高植被的存活率和恢复效果,同时,对于苗种的培育以及种植成本显著降低。能够同样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获得更加显著的绿化效果。

2.5监测废弃矿山地质环境

在废弃矿山各个边坡设置监测点,跟踪监测并且预报治理工程的视功能过程,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利用立体监测方式,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在爆破过程中落实安全监测工作。在监测过程中可以利用全站仪设备,详细的记录每次监测结果,也可以通过照相和摄影方式记录。如果发现异常问题,需要及时上报问题。如果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久雨和暴雨等情况,可以适当的加密各项监测工作。

2.6治理原则

①以人为本:在治理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当地居民的需求,重点治理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的区域,重视保护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设置针对性的躲避措施,如果发生突然情况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撤离,可以利用躲避措施等待救援,避免出现人员伤亡。②利益协调原则:治理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需要融合多方,因为这项工作关系到各个单位部门的利益,因此在环境治理工作中需要协调各方矛盾,政府需要发挥纽带的作用,及时处理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中的问题,避免侵害各方利益。③资金节约原则:在治理废弃矿山环境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设计不同的工作方案,最终选择的工作方案要具有先进的技术,同时整体成本最低,指导各项治理工作的落实,利用最少的成本保障综合效益,维护全体参与方的利益。

2.7建立健全废弃矿山风险评估与预报系统

矿山开采是一项风险性极大的行业,而废弃矿山同样也存在较大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相关体系对其进行风险的评估,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就当前废弃矿山开展圈定区域周边地质结构探测及岩石断层勘察等专业的技术考量是有效建立健全废弃矿山风险评估与预报系统的基础性工作。而确保构建体系的顺利进行,必然要走完善技术手段之路。通过流体动力学特征观测、渗透介质参数确定实验等现代化科技方法,通过跟踪、试验、考察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迁移及水自净的可能性情况等,科学、准确的分析评价地下水流及其考察动态动力学影响评价,从而确保矿山风评与预报系统应用落到实处。

结语

废弃矿山的地质生态恢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恢复过程中需要拓宽修复模式,由传统的单一植被恢复模式,转变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林渔牧多种类的开发。同时,也可以转换思路作为各类矿山公园、地质公园或矿业遗址旅游地。除此以外,矿山废弃地修复也可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出能有效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商业模式,积极推动第三方参与,甚至实现通过后期运营获得盈利。

参考文献

[1]吴建国,聂忠斌.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10):122.

[2]曹金亮,王润福,潘亚军.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思考[J].华北国土资源,2019(05):29-31.

[3]杨毅.神木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8.

[4]凌志敏.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20(10):40-41.

[5]吕文帅.苍峄铁矿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治理规划[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