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儿童情感教育论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城市流动儿童情感教育论析

沈雪 安徽省合肥市裕兴家园幼儿园

摘 要: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扩张,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因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理念中的情感教育落后、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教育而带来的情感教育问题;学校教育中因老师区别对待、同学家庭环境差异大而带来的情感教育问题;以及环境陌生、生活方式差异大而造成的难以融入新环境而带来的情感教育负面影响。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政府政策支持,给城市流动儿童一个平等的生活环境,和谐的成长空间。学校招录专业的情感教育老师,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评价机制,加强培训普通老师的情感教育知识。政府及学校合作举行一些家长科学教育培训活动,给家长传输一些科学的教育知识等等。

关键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情感教育;对策和建议

人口流动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我国的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人口流动加剧,中国出现了一批新的工作群体。他们在家是农民,外出就变成了工人,人们称之为农民工。而城市的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是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从开始的一人务工到后来的举家搬迁。农民工子女分为两种,一种是留在家里由亲人照顾或在寄宿制学校上学的儿童,这种被称为“留守儿童”;另一种是随父母迁入至务工城市上学的儿童,这种被称为“随迁儿童”。而本文着重研究了随父母迁入城市的随迁儿童教育问题中的情感教育问题。

一、 情感教育综述

情感教育是实现人的心灵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学龄期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特殊处境的城市流动儿童来说,情感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学生的气质与性格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往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被认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情感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融洽的关系,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热情。通过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 城市流动儿童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流动儿童难以融入新环境

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流动人口子女要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新的老师,并且接触新的同学。而由于父母工作性质与家庭收入不同,他们与城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所以在与城市的同学相处过程中,会有一些距离感。还有一些由于语言不通,在适应环境上更为困难。在同学的攀比下以及自身的不自信,一些适应环境能力弱的孩子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由于生活环境与家庭状况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巨大差别,在城市上学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学习与生活中难以融入新的环境。

2 学校情感教育的匮乏

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不断增高,一些地方出现了入学高峰,公办学校数量不足的问题。许多流动人口选择将子女送进收费低廉的打工子弟学校。这些私立学校办学的资金有限,软件及硬件设施不够全面,教育资源普遍缺乏,教学的环境差,队伍不稳定,教育质量不高。正常的知识教育都难以保障,情感教育更为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大多只注意成绩好的同学,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关注度不高,有的老师甚至将流动儿童排除在考试的测评之外。

3 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

城市流动儿童的父母通常从事体力劳动,繁重的工作以及经济的压力使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大多数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够科学,比如与子女采取简单而粗暴的交流方式,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不注重他们兴趣的培养以及情感的发展。有的父母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采取了高压的教育方式,造成了流动儿童紧张情绪以及逆反心理的产生。还有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甚至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更有不负责任的家长让孩子小小年纪便辍学务工,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子女长远的考虑。

三、 加强流动儿童情感教育的途径

1政府出台保障政策帮助流动儿童融入城市

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不仅是解决他们的入学问题,背后还涉及了流动人口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政府的综合考量,平等地对待城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不能将流动人口排除在“我们的”城市以外治理,承认他们的居住资格,以开放的态度接纳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增加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社会参与,使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拥有平等的就业与入学的机会,从而促进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更好的融入城市。针对一些困难的流动人口家庭,政府可以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困难流动人口家庭进行调查与了解,安排帮扶志愿者定期与困难流动人口家庭的流动儿童进行谈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老师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流动人口子女大多都来自农村,生活的习惯、接受的教育还有家庭条件与城里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当他们习惯于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时,突然转变生活学习环境,容易滋生出一些不好的情绪。而此时正是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及疏导。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情感教育问题的关注,配备相关专业的老师,设置情感教育课程,加速城市的人口子女融入新的学习环境的活动。

3 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健康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学校考试都是对于学生知识学习的考察,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评价。我国的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然也包括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机制,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状态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学校应该设立多元的考察机构,做到客观、公正、公平。老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机制中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与学生的交流。

4 加强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增强家长教育的意识

家长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学校展开关于儿童情感教育重要性的培训或者是座谈会,邀请流动儿童父母参加,并在讲座结束后说说出自己的心得以及收获,藉此来改变家长的传统的教育理念,给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再利用现在先进的通讯设备,建立学生家长交流群,加强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学校老师定期家访,结合儿童在家庭里的表现,来分析流动儿童的情感发展状况。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加强城市流动人口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郭明超.长春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2.05

[2] 华灵燕.现行义务教育体制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05

[3]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05

[4] 赵鑫.国外情感教育的进展与研究述评[R].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大学,2013.8


9